1949年11月14日,29岁母亲托孤赴死,被屠杀前,她把2岁孩子的照片放在了胸口....这个牺牲时只有29岁的母亲就是江竹筠,她还有一个让人熟知的名字——江姐。 江竹筠出生在四川自贡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的一个盐工家庭,家里穷,父亲早早去世,母亲一个人拉扯几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后来全家迁到重庆投靠舅舅,她母亲在织袜厂上班,她自己也跟着进厂。1932年母亲病了,舅舅帮她姐弟俩进了重庆市私立孤儿院小学。那学校条件一般,但她学习认真,历史老师丁尧夫给她讲抗日的事儿,影响挺大的。丁老师后来因为涉嫌共产党活动被抓走,她亲眼看见的,那时候她才15岁左右。初中她读重庆私立南岸初级中学,高中转到中国公学附中,1939年春天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年她19岁。入党介绍人是李培根和戴克宇,仪式挺简单的,就在小茶馆里宣誓。 入党后,她就开始干地下工作。1940年她毕业于重庆中华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党组织派她去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上班,其实是掩护身份。她在那儿接触了不少女工,分发传单,组织活动。1943年5月,她和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假结婚做掩护,两人租了个小阁楼住,彭咏梧负责联络,她管情报。彭咏梧比她大几岁,早就是党员了,他们俩本来是假夫妻,后来真感情了。1944年她去成都读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用江志炜这个名字上学,复习几个月就考上了,在图书馆翻书,学专业知识。 抗战胜利后,1945年他们正式结婚,1946年7月生下儿子彭云。那时候重庆乱,国民党反动派开始镇压地下党,她没法带孩子,就交给彭咏梧的前妻谭正伦照顾。谭正伦是彭咏梧的老家云阳县人,早年结婚生了孩子,后来离婚,但关系还行。彭云一出生就交给谭正伦带,她自己继续工作。1947年10月,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她去大巴山做联络员,下川东地下工作委的委员。山里路难走,她背着包裹跑村串户,分发传单,拉人入党。 同年11月底,彭咏梧在下川东武装起义中被捕牺牲,国民党特务把他的头砍下来挂在城门上示众。她听到消息后,没时间悲伤,继续干活。1948年1月,她本可以留在重庆带孩子,但她坚持去前线。6月14日她在万县一间土屋整理文件时,被国民党特务抓了。特务冲进来把她双手反绑,押到重庆渣滓洞监狱。那监狱是国民党军统的关押地下党的地方,条件差,牢房潮湿,犯人挤着睡。 被捕后,她面对审讯从不松口。国民党特务用老虎凳压腿,用鞭子抽背,她晕过去三次,但就是不招。审讯她的主要是徐远举,那家伙是军统重庆站站长,解放后交代过这些事儿。她在狱中还和难友们传递消息,用米汤写小纸条,藏在衣服里。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进来,狱里大家偷偷高兴,用红线和布条缝五星红旗。国民党特务一看大势去,11月开始大屠杀,先杀重要人物。 11月14日那天,她被点名“转移”,其实就是枪毙。她和李青林等31个同志被押到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那地方是国民党用来执行死刑的野外坡地。她临刑前,从贴身的布袋里拿出儿子彭云的两岁照片,贴在胸口。那照片是她被捕前拍的,彭云胖乎乎的,小脸蛋圆圆的。她穿的是件蓝色旗袍,那是她被捕时穿的,照片就藏在里面。枪响后,她倒在地上,照片沾了血和泥。 那年国民党在重庆杀了上千人,渣滓洞和白公馆的地下党几乎全遭殃。11月27日他们又杀了一批,解放军11月30日进重庆,才停下来。战士们去挖坟,把她的遗体和别人一起运回,安葬在重庆烈士墓园。照片从她胸口取出来,交给谭正伦,转给彭云保存。谭正伦带着彭云躲国民党追捕,先在重庆周边乡下,后去成都。解放后,她们回重庆,彭云上学,谭正伦教他认字,讲父母的事儿,但不细说牺牲细节,怕孩子伤心。 彭云长大后,继承父母遗志,1950年代考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航空专业。毕业后进空军工作,当过飞行员教官。1960年代他去美国留学,读博士,之后留下来教书,当了终身教授,专攻航空工程。现在他定居美国加州,退休了,但每年都回重庆祭母。彭云说过,他小时候背着母亲的光环,压力大,但也以此为动力。1990年代,他参与过电视剧《江姐》的细节核对,帮着确认历史准确性。2010年代,他接受采访时说,母亲的遗愿是儿子健康成长,他觉得自己只完成了一半,因为没留在国内发展。 1950年代,重庆建红岩革命纪念馆,她的家书和照片都展出来了。那八封家书是她从狱中托人带出的,写给儿子的,字迹工整,墨水有点淡。她的故居在自贡修成纪念馆,院子简单,墙上挂着老照片。 这些年,江竹筠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她的形象从小说《红岩》里走出来。 如今,彭云的孙子辈也知道奶奶的故事,他在美国教书时,会给学生讲中国革命史,但不带个人情绪。每年11月14日,重庆的学校组织学生去岚垭凭吊,那坡地现在有碑亭,野草长得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