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最大的遗憾:拥有超8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美国却宁愿把世界工厂开到中国,也不愿意开在离自己很近的巴西。巴西的工业总产值还没有中国的零头多,现在连墨西哥都快要超过巴西了。 这个南美巨人,坐拥全球第五大国土和丰富矿产,但却在工业赛道上一路滑坡,不仅远远落后于中国,甚至被邻国墨西哥反超。 2024 年,巴西工业总产值仅为中国的 7%,美国企业明明 “近水楼台”,却宁可跨越太平洋,把订单交给中国,而不是隔壁的巴西。 1968 年到 1973 年间,巴西曾上演过 “巴西奇迹”GDP 年均增长超 10%,重工业体系迅速建立,工业一度成为经济引擎。 但好景不长,70 年代的石油危机戳破了泡沫,依赖外资和进口的模式暴露出严重漏洞。到了 80 年代,通胀飙到 230%,债务压顶,制造业成本竟比美国还高 23%,巴西开始被迫 “去工业化”。 1994 年,雷亚尔计划被寄予厚望,靠高利率和强势货币成功遏制了恶性通胀,将月通胀率从 50% 降至个位数,稳定了经济环境,为后续工业复苏奠定基础,并非单纯 “掏空制造业竞争力”。 20 多年下来,工业在 GDP 中的占比从 1989 年的 42.3% 跌到 2017 年的 18.5%,制造业更是滑到 10.2%。 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土地集中现象至今未解,1% 的大地主掌控近一半耕地,超过千万农民没有土地,内需自然无从谈起。 2024 年,巴西对华农产品出口约 820 亿美元,但国内严重粮食不安全人口比例已降至 1.2%,2025 年 7 月更正式被移出 “饥饿地图”。农业越来越现代化,却没带动广泛的社会升级,反而加剧了分化。 全国拥有桑托斯港、里约热内卢港等多个国际级高效港口,海运港口总数达 99 个,但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教育投入长期偏低,高技术人才大量外流,创新动力严重不足。 拿墨西哥对比,同样是拉美国家,却借助《美墨加协定》吸引美资,2024 年巴西制造业占 GDP 比例为 12.38%,墨西哥制造业占比并无 “接近 20%” 的权威统计,二者差距被过度夸大。 2024 年巴西工业产值增长 3.1%,而所谓 “2025 年 GDP 增长预测下调至 1.6%” 并无权威机构明确结论,前景仍需观察。 中国是巴西最大出口市场,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尤其农产品依赖极强。如果追随美国的 “脱钩” 政策,等于自断粮道。 美国虽是地理上的近邻,对巴西制造业转移的倾斜度有限,但巴西近年通过 “新工业” 计划仍吸引了部分欧美企业投资,2024 年国防工业出口额达 1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并非完全被边缘化。 拜登政府时期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主要补贴本土产业,对拉美并无太多倾斜。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优先顺序更明显,美国资本持续涌向墨西哥,巴西再次面临竞争压力。 2024 年 1 月,卢拉政府正式推出 “巴西新工业” 计划,意图以绿色能源和数字经济吸引新一轮产业投资,实施首年便带动制造业产值增长 3.7%,工业部门新增就业岗位同比增长 146%。 但现实是,土地改革依旧滞后,政策落实仍需推进;资源民族主义思潮抬头,也让外资望而却步。亚马孙的环保争议更是加剧了国际观望情绪。 世界银行和《华尔街日报》的分析都指出,巴西陷入了典型的 “资源诅咒” 陷阱:资源看似丰厚,却压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因为出口矿产和农产品太容易赚钱,反而让政府和企业缺乏推动产业升级的动力。 而有专家结合中国在土地改革、产业链协同和教育投入上的实践经验指出,巴西若能针对性调整策略,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参考信息: 巴西推进“再工业化”初见成效 本报记者 时元皓 2025年03月12日05:5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