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丹麦宣布了! 2025年11月15日,丹麦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宣布,已经把价值8.3亿欧元的武器和军事装备全部送到乌克兰,这笔钱用的是欧盟冻结俄罗斯资产后产生的"意外收益"。这已经是欧盟第二次这么干了,说是要帮乌克兰提升作战能力。 听起来冠冕堂皇的“援助”,本质就是拿他国合法资产当筹码,更是对国际资产安全规则的公然挑衅。俄方早就怒火中烧,多次痛斥这种行为是赤裸裸的偷盗,直言要启动对等报复机制。 欧盟嘴上喊着“不碰本金”,只动“利息收益”,实则玩起了文字游戏。目前西方冻结的俄资产总额超3000亿欧元,仅欧盟就掌控2100亿欧元,大多存于比利时Euroclear结算系统,凭什么被随意挪用? 我长期关注国际资产争端,发现一个被忽视的关键:欧盟这招是“借他人之财,圆自己援乌之梦”。自己不愿掏空国库,就拿俄罗斯的资产开刀,这种操作会让全球资本对西方市场失去信任。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内部早已分裂。比利时坚决反对到底,生怕国际法院裁定非法后要承担巨额赔偿;德法多家大企业已被俄方列入“高风险”名单,正处于国有化过渡阶段,两国怎能不慌? 俄罗斯的报复从不是空话。2025年9月总统签署法令,授权国有银行接管境外企业资产,能源、航空、港口等领域已试点。8月俄仲裁法院还冻结了一家欧洲能源公司的全部不动产,这就是明确预警。 乌克兰确实急缺物资,但这种“不义之财”根本解不了根本问题。泽连斯基透露,若冲突延至2026年,乌方需1200亿美元军费,相当于其2024年GDP的70%以上,8.3亿欧元不过是杯水车薪。 现在乌克兰单日战争开支已达1.72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22%,自身仅能承担一半资金,600亿美元缺口全靠外援。但美国已明确不再提供资金支持,把压力全甩给欧洲。 欧盟这套操作看似精明,实则饮鸩止渴。俄方已设立“国家主权资产回补基金”,一旦欧盟动了本金,将直接征用敌对国家在俄资产,欧洲企业的损失可能远超援乌金额。 国际社会都看在眼里,谁在拱火浇油,谁在破坏规则,一目了然。这种拿他国资产当博弈工具的做法,只会让俄乌冲突更难收场,最终受苦的还是两国普通民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