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乌克兰外交部宣布了 2025年11月13日,乌克兰外交部宣布,因缺乏成果,乌克兰方面至少在今年年底之前将停止与俄罗斯进行和平谈判。 这声宣告看似主动止损,实则是三年冲突以来最无奈的妥协。要知道,2025年5月俄乌时隔三年重启直接谈判,历经三轮会谈,仅在战俘交换上达成共识,核心的停火议题始终原地踏步。 战场的溃败早已注定谈判结局。过去一周,俄乌前线爆发312起密集战斗,俄军在顿涅茨克方向推进8公里,乌军防线连续失守,精锐部队伤亡率突破40%,前线兵力缺口已达7.2万人。 所谓“缺乏成果”藏着难言之隐。俄方始终坚持乌军撤出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等四地作为停火前提,这是乌方无法接受的底线,三轮谈判都卡在这个核心分歧上。 西方援助的缩水更是雪上加霜。欧盟承诺的2025年45亿欧元军事援助,至今仅到账18亿;美国国会搁置了610亿美元对乌拨款,先进武器交付延迟超两个月。 从个人一线信息渠道了解到,乌克兰后方早已承压。工业设施损毁率达68%,粮食出口锐减55%,通胀率飙升至127%,普通民众取暖燃油储备仅够支撑45天,民生底线濒临崩溃。 泽连斯基政府的决策充满矛盾。停谈能向西方表“抗争到底”的决心,争取更多援助,但这也意味着要放弃已交换5757名战俘的人道主义成果,让更多家庭陷入分离。 俄方的态度始终耐人寻味,即便乌方停谈,仍表态“愿随时重启对话”,还提议在接触线停火24-48小时收敛尸体。这种反差,实则是掌握主动权后的战略克制。 更关键的是,美俄首脑今年8月阿拉斯加会晤后,促成泽连斯基与普京会面的努力已陷入停滞。没有大国背书,乌克兰在谈判桌上根本没有撬动俄方的筹码。 冬天的寒意与战场的绝境正在叠加,此刻关上和谈大门,乌克兰赌的是西方加码援助,输的可能是更多土地和民众的安宁。这场冲突,从来没有赢家,只有无尽的消耗。 各位读者你们觉得俄乌会握手言和吗?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