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的意思,俄罗斯终于懂了,俄专家:中俄不是军事同盟最近,俄罗斯一位专家突然放话,说中国算不上真朋友,暗示普京可能会掉头去找美国。这话在中俄“友谊无上限”的背景音里,听起来格外刺耳。 大家都知道,从2022年2月建交50周年声明开始,两国就明确划了条线: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不是军事同盟。这不是新鲜事儿,2024年建交75周年联合声明里又重申一遍,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不搞小圈子。卢基亚诺夫这番话,本质上就是在提醒大家,别把战略协作想得太浪漫。俄罗斯那边,自打特别军事行动启动后,西方制裁像潮水一样涌来,SWIFT系统踢出去,海外资产冻结,能源出口绕道走,经济日子紧巴巴。中国这边呢,一直守着中立底线,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给俄罗斯粮食、药品这些民生货色,对乌克兰也给了近8000万元的类似支持,但武器和直接军事援助?门都没有。这不是不讲义气,而是中方一贯的立场:不卷入冲突,只推和平谈判。卢基亚诺夫戳破这层纸,说中国不是“真朋友”,其实就是在吐槽俄罗斯内部那股子期待——希望北京像北约那样站队,提供硬家伙。可现实是,中俄合作重在经济和技术互补,不是战场搭伙。 俄罗斯为啥会这么想?压力山大啊。2022年以来,西方制裁让俄罗斯金融机构喘不过气,能源出口得靠灰色渠道,资金周转卡壳。内部民调显示,七成俄罗斯人对华好感度高,莫斯科街头中国新能源车跑了12万辆,西伯利亚中学生学中文人数五年翻三倍,普通老百姓看重中国货带来的实惠和中资拉动的就业。可精英层呢,总纠结产业链地位,觉得俄罗斯卖资源,中国赚技术钱,合作不平衡。卢基亚诺夫的言论,就放大了这种分裂。他暗示普京掉头找美国,也不是空穴来风。看看2025年3月的动静,美国那边真递了橄榄枝。先是普京和特朗普通了90分钟电话,焦点直奔乌克兰危机,美方推30天无条件停火,俄方同意暂缓打击能源基础设施,但领土问题一口咬死不松口。克里姆林宫声明里说,双方就美俄关系交换了看法,普京强调俄方立场坚定。 紧接着,3月下旬,俄美代表团在沙特利雅得谈了三天,乌克兰代表也掺和进来。结果呢?有限共识:黑海航行安全、不用武力袭击能源设施、别把商船搞成军舰。美国承诺帮俄罗斯恢复农产品和化肥出口渠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都点了个赞,说这对全球粮食安全有好处。拉夫罗夫后来在采访里说,会谈先从黑海航运入手,西方之前偏袒乌克兰,罚俄罗斯出口农产品,现在总算松口了。可核心分歧没碰:俄罗斯要领土认可,美国要全面停火,乌克兰说领土问题没共识,连联合声明都没发。这协议看着热闹,其实脆弱得很,专家分析说,俄美信任度低,执行起来得看下一步。 更实际的甜头,是美国在2024年11月对11家俄罗斯银行的制裁松绑,包括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VTB外贸银行、阿尔法银行这些巨头。财政部声明说,这是临时措施,只限能源交易,有效到2025年4月30日。俄罗斯企业乐坏了,资金终于能流向海外买家,缓解了周转压力。为什么美国这么干?自家液化天然气库存四年新高,卖不动,得找俄罗斯填空缺。匈牙利那边反应最快,俄罗斯专机一落地,议会就通过豁免外国元首的法案,居民燃气价格降15%。这不就是能源交换的把戏吗?短期互利,长远算盘打得精。果然,2025年4月底到期,美国没续约,那些银行又被卡脖子,交易员得重新绕路。 反观中俄合作,那才叫稳扎稳打,不搞一锤子买卖。贸易额2024年破2400亿美元,能源占近四成,但重心早移到高科技。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领域联手走深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下令,政府和储蓄银行跟中国全面合作。12月的“人工智能之旅”国际会议上,普京和中方专家对谈AI发展,俄罗斯AI联盟从金砖框架起步,2025年主导秘书处,链接14国7000多家企业。中国研究院和俄罗斯储蓄银行联手优化大语言模型,清华大学签协议培养人才。厦门金砖论坛上,数字经济和新材料项目落地,俄罗斯滤膜技术在当地工厂投产,用到氢能和航空航天。9月,俄罗斯副总理切尔内申科说,AI是最有前景的方向,普京指示推进。这不是资源换钱那么简单,是技术、人才、市场捆绑,帮俄罗斯AI市场规模比2023年翻倍。 货币结算上,中俄贸易几乎全用本币,2025年11月俄罗斯财长西卢阿诺夫爆料,99.1%用人民币和卢布,人民币占大头。俄罗斯外汇储备和福利基金里人民币份额不小,这帮他们躲开西方金融围堵,能源收入稳稳落地。不是一方依赖,而是互搭梯子。这事儿搁全球格局里看,更有味道。俄罗斯精英的焦虑能理解,但忽略了合作进阶的势头,现在AI和数字经济带动的增长,谁敢说不是实打实的帮衬?中俄这盘棋,走得慢但稳,未来看谁笑到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