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回自己的国家!”一乌克兰难民本想来到中国避难,结果发现在中国不工作就没有钱拿

兰亭说事 2025-11-13 17:33:45

“滚回自己的国家!”一乌克兰难民本想来到中国避难,结果发现在中国不工作就没有钱拿,便发视频吐槽称:“在中国凭什么工作才有钱拿?我在德国什么都不用干就有钱拿!”网友:我们不接收难民,他是怎么么跑来的? 卡佳(化名)的家乡在乌克兰中部的第聂伯罗,2022年战火蔓延到家乡时,她跟着难民潮逃离了祖国,一路辗转波兰、捷克,最后听说德国的难民福利最好,便费尽周折抵达了柏林。 德国政府直接给她安排了单人收容所,房间不大但水电暖气全免,床、衣柜这些基本家具一应俱全,不用自己花一分钱。 每月到账的“市民津贴”更是令人安心,那时单身难民每月能领563欧元,这笔钱不仅覆盖了三餐开销,剩下的还能买些生活用品和零食。 住房和医疗费用也由政府直接支付,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在街区散步、和其他难民聊天,不用考虑工作,日子过得轻松又惬意。这种舒适的状态,让她觉得难民身份反而成了一种“福利保障”。 可这样的好日子没能长久。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德国的难民财政压力越来越大,每月要为70万乌克兰难民支出5.3亿欧元,这让纳税民众怨声载道。 政府不得不收紧政策,2025年4月起,新到的乌克兰人再也领不到失业救济,就算是老难民,无故缺席就业预约补助就砍30%,拒绝工作还会失去所有福利。 卡佳既不想找工作,又怕被遣返,只能趁着签证没到期,赶紧收拾行李离开了德国。 拿着合法旅游签来到中国后,卡佳以为能延续“不劳而获”的生活,可刚过一个月就傻了眼——中国没有针对外国公民的“躺赚”福利,想吃饭就得挣钱。 起初她发现拍视频能赚钱,便开了个“卡佳在华生活”的账号,分享自己逛超市、看街景的日常。中国网友出于善意,纷纷关注支持她,账号很快积累了不少粉丝,流量收益足够她维持基本生活。 可这份轻松日子,并没持续太久。2023年7月她去洛阳旅游,入住的酒店因不具备外宾接待资格,提出帮她安排新住处并道歉。可她转头就在外网发视频,用“被中国酒店赶出”的标题歪曲事实。有网友好心留言提醒她讲清真相,却被她直接拉黑,这让不少人对她的印象打了折扣。 真正让她“翻车”的是一条吐槽视频。镜头里她皱着眉抱怨:“在中国必须工作才有收入,凭什么?我在德国什么都不用干就有钱拿。”这番话瞬间点燃了网友的怒火。有人扒出她的真实情况:“持旅游签来华,不是难民,凭啥要中国养你?”还有人戳破她的心思:“德国福利缩水才跑来的吧,别想把这里当福利站。” 评论区的质疑声越来越多,卡佳的账号流量一落千丈,收入也跟着断了。她这才慌了神,赶紧删了视频出面澄清,晒出2025年到期的签证证明自己没逾期,反复说“热爱中国”。可网友并不买账,有人直言:“我们的善意给真诚的人,不是给想坐享其成的人。” 那段时间,她出门怕被人认出来,账号也停更了许久,原本指望的“安稳日子”彻底乱了套。 卡佳的经历,戳中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没有哪个国家的福利是“白来的”。德国的高福利靠纳税人支撑,中国的安稳靠每个人双手创造,“手停口停”从来都是普遍的生存法则。 中国从不排斥外国友人,但这份包容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和共同努力。卡佳终于明白,想在这片土地立足,靠的不是抱怨和幻想,而是踏踏实实地过日子——这一点,在任何国家都一样。

0 阅读:0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