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4亿沙特订单看格局:5万亿电网投资,特变电工和中国西电谁才是“真龙头”?

价值看商业 2025-11-11 10:49:19

【从164亿沙特订单看格局:5万亿电网投资,特变电工和中国西电谁才是“真龙头”?】

最近电力圈最火的消息,莫过于“5万亿电网投资”的红利浪潮!微软CEO纳德拉都直言,现在AI算力扩张的最大瓶颈就是电力供给,这直接引爆了全球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热潮——高盛预测未来10年相关投资规模高达5万亿美元,而中国更是走在前列,未来3年电网投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10%,2025年就有1880亿元特别国债专项支持,特高压、配网改造、储能等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

在这场万亿级盛宴里,特变电工和中国西电作为电力设备行业的两大龙头,自然是万众瞩目。可让人好奇的是,同样手握技术、背靠大市场,两家企业的“吃肉姿势”却天差地别:特变电工走“全产业链+资源兜底”的多元化路线,2025年上半年营收就冲到484.01亿元;中国西电则坚守“专业设备+海外拓展”的深耕模式,同期营收60.70亿元,两者规模差距明显 。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这两家龙头的路子到底差在哪,5万亿红利谁能拿得更多?

先把两家企业的核心情况说清楚。咱们先看特变电工,它可不是单纯的“设备制造商”,而是打造了“输变电+能源+新能源”的三维布局:输变电业务占营收46%,特高压变压器全球市占率高达30%,±1100kV直流换流变压器技术在国内几乎垄断,还拿下过雅鲁藏布江水电这样的重大项目;能源业务是它的“利润压舱石”,在新疆准东有7400万吨/年的煤炭产能,开采成本还不到行业一半,自备电厂电价低至0.25元/度,从源头降低了制造和发电成本;新能源业务也没落下,10万吨/年的多晶硅产能,哪怕短期有波动,成本优势也很突出 。

再看中国西电,走的是“专而精”的路线,81%的营收都来自变压器和开关等输配电核心设备,换流变市占率35.5%、组合电器市占率23.3%,都是行业第一梯队水平,国网招标市占率接近20%,是特高压工程的核心供应商 。近年也在主动求变,一方面拓展核电、海风等网外市场,另一方面加速海外扩张,2025年Q2海外收入增速高达64.05%,“一带一路”沿线出口占比超50%,土耳其、巴西等市场都有新突破 。

简单说,特变电工像“全能型选手”,从煤炭开采、电力设备制造到新能源发电全链条覆盖;中国西电则是“单项冠军”,专心打磨特高压核心设备,靠技术和渠道站稳脚跟。而这两种不同的路线,在5万亿电网投资的结构性机遇下,差距正在慢慢拉大。

为啥说两者的路子差得远,红利收割能力也不在一个量级?核心原因就是5万亿投资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特高压(年增34%)和配网改造(年增5%-10%)是双引擎,还叠加了新能源消纳、AI算力电力配套等新需求,这恰恰踩中了特变电工的优势赛道。

特变电工的“全产业链+资源”模式,简直是为这次红利量身定做的。首先,特高压是这次投资增速最快的领域,2025年投资规模就有1120亿元,陕西-安徽、甘肃-浙江等“四直四交”工程密集落地,特变电工的变压器、换流设备市占率高,还能靠自备电厂的低成本电力降低生产能耗,投标时价格优势明显。其次,它的能源业务能对冲行业周期,哪怕电网投资有波动,煤炭业务的稳定利润也能撑住公司运转,不像纯设备制造商那样“看天吃饭”。更关键的是,海外市场发力迅猛,刚拿下沙特164亿元的超高压订单,这种大型项目不仅利润高,还能持续带动设备出口,形成“国内+海外”双轮驱动。

再看中国西电,虽然在特高压核心设备上有优势,但单一的业务结构限制了它的红利获取能力。一方面,它高度依赖国内电网招标,虽然份额稳定,但议价空间有限,而且特高压项目有周期性,一旦项目交付高峰过去,营收增速就容易放缓。另一方面,海外业务虽然增速快,但基数还比较小,2025年海外收入占比才19.16%,想要靠海外市场弥补国内周期波动,还需要时间积累。更重要的是,这次5万亿投资里,配网改造、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兴领域占比越来越大,这些领域需要的是系统解决方案,而中国西电专注于核心设备,在整体解决方案上不如特变电工有优势,自然就错过了部分增量市场。

可能有人会说,“专而精”难道不比“大而全”好?其实不是说专注不对,而是要看行业趋势。现在的电网投资早就不是“买几台设备”那么简单了,而是要解决新能源消纳、跨区域输电、智能化调度等复杂问题,需要的是从设备到能源供应的一体化服务。特变电工能自己产煤、自己造设备、自己建电站,还能提供运维服务,客户自然更愿意跟它合作,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而中国西电只能提供核心设备,客户还得再找其他供应商配套,流程更繁琐,竞争力自然就弱了一截。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成本控制能力。电力设备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战是常有的事。特变电工有自己的煤炭资源和自备电厂,制造环节的能源成本比同行低很多,哪怕降价投标,也能保证利润;而中国西电没有这样的资源优势,成本降不下来,在价格竞争中就容易处于被动。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拿到特高压订单,特变电工的利润率能稳定在较高水平,而中国西电的利润弹性更多依赖高毛利产品交付。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西电也不是没有机会。它的技术壁垒依然牢固,换流变、组合电器等核心产品在行业内几乎无可替代,而且国企背景带来的渠道优势,是很多民营企业比不了的。如果能在保持核心设备优势的同时,加快拓展系统解决方案业务,比如联合其他企业组建联合体,参与配网改造、储能等新兴项目,或者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份额,把“一带一路”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未来依然有机会缩小差距。

其实特变电工和中国西电的差距,本质上是“战略布局”的差距。在万亿级的行业变革中,“顺势而为”比“坚守传统”更重要。这次5万亿电网投资,本质上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过程,不再是单一设备的更新换代,而是整个能源产业链的重构。谁能跟上这个趋势,从“设备供应商”升级为“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商”,谁就能拿到更多红利。

特变电工的成功,在于它提前布局了全产业链,把资源、制造、服务整合起来,刚好契合了当前电网投资的需求;而中国西电的坚守,虽然保住了核心竞争力,但也错过了部分新兴市场的机会。这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个启示: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学会抬头看趋势,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战略,才能在红利期中分到更大的蛋糕。

5万亿电网红利才刚刚开始,特变电工和中国西电的竞争也远未结束。未来3年,随着特高压项目密集交付、配网改造加速推进、海外市场持续扩张,两家企业还会有更多正面交锋。到底是特变电工的“全产业链模式”继续领跑,还是中国西电的“专业模式”实现弯道超车?

你更看好特变电工的“大而全”,还是中国西电的“专而精”?你觉得5万亿电网红利中,还有哪些企业能分到一杯羹?

0 阅读:226

评论列表

星云

星云

4
2025-11-13 19:23

既然这么好,特变电工为啥涨了一点就不动弹了?

猜你喜欢

价值看商业

价值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