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亲手写文章,骂自己的亲爹是人民公敌。 报纸登出来,天下皆知。他以为,这样就算和过去划清界限了。 他爹,胡适。这个名字,曾经是他的光环,后来,成了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图啥呢? 图个活路呗。 1948年,北平城外炮火连天,他爹妈坐着专机南下,劝他一起走。 他不走。 他说:“我又没干坏事,人家不会把我怎么样的。” 天真吗?也许吧。他只是想赌一把,赌自己能在一个新世界里,不靠爹,活出个人样。 为了“进步”,为了“被接纳”,他把亲爹骂得一文不值。 效果拔群。 他被分配到大学教书,拿着102块的工资,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他以为,他终于撕掉了“胡适之子”的标签,成了一个崭新的、纯粹的、被组织需要的人。 可笑不? 别人介绍对象,姑娘一听他爹是胡适,扭头就走。 同事背后指指点点,说他是“战犯的儿子”。 他拼了命想融进去的圈子,从来没真正接纳过他。他像个透明人,悬在半空。 最致命的一击,来得猝不及防。 上面号召提意见,他真信了,掏心掏肺地提。 结果呢?一夜之间,风向大变。 他成了“右派”,成了“妄图夺取领导权的野心家”。 给他定罪的大字报上,特地加了几个字:“胡适的儿子”。 看,绕来绕去,还是绕不开这个身份。 更绝的是,他当年骂他爹的那篇文章,现在成了他“投机”的罪证。 他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卑微,所有的自我否定,最后都成了一个笑话。 那天晚上,宿舍里,他应该是想了很久吧。 想起了当年机场,爹妈让他上飞机的样子。 遗书里,他说:“当初未尊父母之命,甚悔。” 人这一辈子,最怕的就是,你拼尽全力想撕掉的标签,最后成了你的墓志铭。
汉人最伟大的巅峰之战,如果这场仗输了,中国将分裂成几十个小国。没那场垓下之战
【2评论】【7点赞】
黄黄
胡适是该骂,但他儿子是无辜的。不过这也算是报应的一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