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决裂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必须与乌克兰、澳洲、哈萨克斯坦等国加强能源合作并建立新的供应体系。她强调,要改变过于依赖中方的现状! 但往深了扒就知道,这更像是着急给自家找台阶下的表态,真要决裂,得先看看欧盟自己的日子能不能过下去。 就说她提的那几个新伙伴,澳洲算是看起来最靠谱的一个,欧盟驻澳大使早就放话,想让澳洲给矿业投资开绿灯,尤其是锂、钴这些造电池离不开的关键矿产。双方去年5月还签了合作备忘录,架势摆得挺足。 可问题是,这合作光有架子没肉,自由贸易协定谈了好几年都没成,去年澳洲还因为欧盟不肯放开农产品市场,直接把协议给拒了。欧盟想要矿石,澳洲想要农产品准入,两边都不让步,这合作怎么落地?总不能靠嘴皮子换矿产吧。 乌克兰就更别说了,现在还处在冲突里,自家的能源设施都没修利索,哪还有余力给欧盟供血。冯德莱恩把乌克兰算进去,更像是政治表态,跟实际能源供应八竿子打不着。真要从乌克兰拿能源,少说也得等战后重建完,那都是好几年后的事了,远水解不了近渴。 哈萨克斯坦这边更模糊,搜遍消息也没见欧盟跟它签了啥实打实的能源协议,只看到些货币汇率的波动数据。虽说哈萨克斯坦是能源大国,但它的油气管道大多通向俄罗斯和亚洲,要给欧盟供货得重新建基础设施,这笔投入可不是小数目。欧盟现在经济本来就紧张,哪有闲钱搞这些长线工程。 再看看欧盟嘴里“过于依赖”的中国,到底是个什么分量,西班牙准备的文件早就说得明明白白,要是不赶紧想办法,到2030年欧盟对中国锂离子电池的依赖,能赶上以前对俄罗斯天然气的程度。 这可不是吓唬人,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动力电池装机占比,四年里从11.8%飙到了34%,户用储能的渗透率再过两年可能要冲到56%。换句话说,欧盟想搞新能源转型,车子要用电瓶,家里存电要靠储能,这些核心部件大多得从中国来。 有人说欧盟能自己造,可实际情况是,就算它想砸钱,也未必能成,欧洲有机构预测,要到2027年才可能摆脱对中国电池的依赖,还得靠巨额补贴撑着,不然那些投资都得被美国抢走。 更别说电池里的正极材料、精炼锂这些上游环节,现在还大把攥在中国手里,欧洲自己的产能要到2030年才能满足一半需求。这节骨眼上跟中国决裂,等于直接给自家新能源转型踩刹车。 欧盟内部更是乱成一锅粥,根本没法拧成一股绳跟中国切割,就说对俄能源禁令吧,匈牙利直接跳出来反对,说要毁了自家能源安全,还威胁要告到法院。法国、荷兰这些国家嘴上喊着制裁,暗地里还在买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 连对俄罗斯都没法达成一致,更别说跟中国这种经贸联系更深的伙伴彻底翻脸了。德国那些汽车巨头,比如大众、奔驰,全靠中国市场撑着,真要决裂,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它们。 冯德莱恩自己也没真打算“决裂”,她心里门儿清得很,欧盟一边喊着要减少依赖,一边还在跟智利这些国家签合作协议,又是搞绿氢基金,又是要锂矿战略合作。这说明它要的不是“单恋一枝花”,而是想多找几个备胎,搞供应链多元化。毕竟俄乌冲突给它吓怕了,以前太依赖俄罗斯天然气,冲突一来差点冻着,现在不想在一棵树上吊死。 可多元化哪有那么容易。跟智利合作搞锂矿,欧洲自己的环保标准卡得死,开采成本居高不下,私人资本都不太愿意进场。想从北非建“氢能走廊”输绿氢,管道还没影呢,能不能成都是未知数。这些新路子没走通之前,欧盟根本不敢跟中国撕破脸。 再看实际贸易数据,2024年中国天然气需求涨了近300亿立方米,2025年还得再增100亿立方米的LNG进口。欧盟要是真跟中国决裂,不光丢了能源合作的伙伴,连这么大的市场都得让出去,傻子才会干这种赔本买卖。 而且2025年欧盟自己的天然气库存都在降,一季度减量可能比去年多100亿立方米,全靠进口LNG补窟窿。这时候要是把中国这个潜在的供应方推开,纯属自寻死路。 说白了,冯德莱恩的表态更像是给欧盟内部打气,也是做给美国看的。既想显得自己在主动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又想讨好美国的供应链脱钩政策。但真要落到实处,欧盟根本没那个底气和实力跟中国彻底决裂。 它现在的处境特别拧巴,既依赖中国的产业链和市场,又怕被“卡脖子”,所以只能一边喊着要“改变现状”,一边悄悄维持着跟中国的合作。那些所谓的“新供应体系”,更像是画出来的大饼,看着诱人,能不能吃到嘴里还两说。真要谈“彻底决裂”,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