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规格见中国! 当地时间10月23日,白宫公布了特朗普的亚洲访问计划,这份计划安排得异常紧密,几乎没有留下多余的空档。 行程的重点就摆在那儿,特朗普此行的主要目标,就是和中国见完面就迅速回国。 特朗普这人做事从来都是急火火的,能一天办完的事绝不多耗一小时,2019 年飓风来了,他说取消波兰访问就取消,连二战纪念活动都不管。 临行前他点了三员大将随行:管政治安全的国务卿卢比奥、扛贸易谈判的贾米森・格里尔、掌财政金融的斯科特・贝森特,这三人组合把政治、贸易、金融三大块全罩住了,简直是给中美会面铺了张 "全方位保险网"。 卢比奥自己还背着对华制裁,上任至今没踏过中国一步,这次特意跟着来,就是要给中美政治对话撑场面;格里尔更早就去马来西亚跟中方官员碰过头,提前探底稀土、芬太尼这些敏感议题,为正式见面铺路。 这种级别的随行阵容,比他当年第一任期访华时还要齐整,2017 年那次虽然签了 2535 亿美元大单,但随行团队的针对性可没这么强。 为啥美国非得这么高规格见中国?说白了就是有求于人,而且是离了中国不行的那种。最核心的就是稀土问题,咱们中国 2023 年占全球稀土矿产量超 60%,加工环节更是垄断了 92%,美国 70% 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都得从中国进口。 今年 4 月咱们升级稀土出口管制后,美国军工和电动车产业直接慌了神 —— 没有中国的稀土磁铁,F-35 战斗机造不了,特斯拉电池也没法生产。 特朗普急得放狠话要加 200% 关税,可没过几天就软了,说那招 "不可持续",因为他心里门儿清,美国重建稀土产业链最少要 10 到 20 年,澳大利亚虽然有矿,但加工设施跟不上,根本救不了急。这可不是小事,军工是美国的命根子,新能源又是他要竞选的政绩,不跟中国谈拢,这些都得黄。 除了稀土,美国还有一堆事儿求中国。特朗普登上 "空军一号" 就跟记者说,想让中国帮着解决俄乌冲突,这话听着客气,其实是没办法了。 美国对俄制裁拉了一堆盟友,可效果越来越差,只能盼着中国出面劝和促谈。国内的农民也天天给他施压,以前中国每年买不少美国大豆,现在咱们转从南美采购,美国大豆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农业州的选票都要保不住了。 还有芬太尼问题,他自己说这是对华清单的头号问题,可没有中国从源头加强化学品监管,光靠美国自己根本堵不住黑市。 这些事儿拧在一起,美国要是还端着架子,吃亏的只能是自己,这才逼着特朗普拿出高规格的态度来。 再看他在韩国的那点心思,表面上跟李在明谈美韩合作,实际上句句不离中国,连着设了三招想给中国施压:先说不加稀土就加税,又放话要访华重置经济关系,还想拉韩国一起疏远中国。 可韩国根本不接茬,三星、现代那四大财阀老板提前飞美国陪他打高尔夫,明着谈关税,实则是怕被绑上反华战车。 李在明更精明,一边派财阀示好美国,一边赶紧对中国说软话,承认 "中国企业在部分领域已经超越韩国",因为他清楚,韩国 70% 的民用船订单都靠中国赏饭吃,真跟中国翻脸,三星都得关门。 特朗普见拉盟友没用,只能更重视跟中国的直接对话,多留一天就是为了等中方的最终回应,顺便跟团队打磨谈判策略,这种谨慎劲儿,在他以往的行程里可太少见了。 更能说明规格的是会前的铺垫。中美早就把经贸磋商安排在了马来西亚,选在这个中立国家,就是为了先让格里尔、贝森特这些技术层面的人探底,把稀土供应、关税减免这些细节捋清楚,再由特朗普跟中方高层见面。 这跟 2017 年特朗普访华前的准备如出一辙,当年也是先通过四个高级别对话机制铺路,最后才签下超级大单。 而且这次美国智库还特意送了 "厚礼",兰德公司发报告建议在台湾、南海问题上降温,说军事威慑没用,得跟中国搞 "有限挂钩",这分明是给特朗普见面铺路,主动递台阶来了。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多留一天吗?哪有那么多门道。可看看特朗普的行事风格,再想想美国现在的处境,就知道这一天有多金贵。 他要是不在乎跟中国的会面,大可以像取消波兰访问那样,办完韩国的事就飞日本,犯不着耗在首尔等着。 正是因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地区安全这些问题上的分量越来越重,美国才不得不放下身段,用这种紧着中国节奏来的方式安排行程。 特朗普这次亚洲行就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韩国只是个中转站,中国才是真正的目的地。多留的这一天,是给谈判团队的准备时间,是给中方的重视信号,更是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国影响力的直接证明。 以前是美国说了算,现在轮到他们看中国的脸色,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就是咱们国家实力的最好体现。特朗普的高规格安排,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中国现在太重要了,得罪不起,也离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