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中国禁止芯片出口,荷兰首相接受欧盟质询,德国总理威胁中国:德国对中国禁止芯片行为很不高兴! 荷兰抢占中国安世企业之后,欧洲汽车工业无芯片可用之危机,而在欧盟的压力之下,荷兰首相斯霍夫前往欧盟总部接受质询,其表态依然认为中国的 CEO 不作为 管理不善,所以荷兰要接管中国企业。 可能有人不知道,安世这公司最早是荷兰恩智浦的一个事业部,2016 年拆出来的时候背着一屁股债,全球排名都挤不进前十,根本没人待见。 是咱们中国的闻泰科技,2018 年到 2019 年前后砸了 330 多亿人民币,一点点把它全盘收购下来,帮它还债、建工厂、升级技术,还把七成的生产线搬到了中国东莞。 就这么养了五年,安世才从一个濒临困境的小事业部,变成 2024 年全球功率半导体第三、车规级芯片稳居第二的行业巨头,2024 年还彻底还清了并购贷款,实现了零负债运营。 而荷兰抢企业的吃相简直难看透顶。2025 年 9 月 29 日美国刚出台新规,把中资控股的海外子公司纳入制裁,荷兰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援引冷战时期的《商品供应法》,冻结了安世全球 30 个主体的资产和知识产权。 更离谱的是,荷兰法庭连证据都没要,也没通知闻泰科技,就直接解除了中国籍 CEO 张学政的职务,把闻泰持有的 99% 股份全 "托管" 给了荷兰的第三方公司,只给咱们留了 1 股,等于彻底夺走了控制权。这哪是什么 "监管措施",分明就是光天化日之下抢东西! 面对欧盟的质询,荷兰首相斯霍夫还嘴硬说这不是针对中国,是因为中国 CEO"管理不善"。这话听着简直可笑! 安世被中国收购后从亏损到盈利,从行业末流冲到全球前三,还清了所有贷款,这叫管理不善?要是真管理不善,荷兰怎么会急着下手抢? 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安世的核心价值全是中国投资堆出来的,东莞工厂承担了全球 70% 的封装测试产能,生产的车载芯片占全球 70% 的市场份额,欧洲车企 35% 的需求都靠它满足。说白了,他们就是眼红这块肥肉,借着美国的由头耍无赖罢了。 抢完之后的麻烦很快就来了,欧洲汽车工业立马陷入了无芯可用的绝境。安世的二极管、三极管这些小东西,看着不起眼,却是汽车电气系统、控制单元的关键零件,宝马、大众、特斯拉这些大车企都离不了。 荷兰一接管,立马切断了中国工厂和总部的系统权限、技术支持,正常生产供应全断了,中国这边出于反制,也只能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出口特定芯片。 这下欧洲车企彻底慌了,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说,现在芯片库存只够维持几周,新供应商的认证和产能爬坡得好几个月,根本来不及补窟窿。 眼下德国车企已经乱成一团,奥迪德国工厂直接减产 15%,大众更是预警 11 月可能要部分停产,连宝马的自动驾驶车型都因为缺芯没法按时交车。 德国汽车研究中心的主任说得实在,安世芯片对德国汽车来说,就像北溪管道对化工行业那么重要,没了它整个产业都得瘫痪。 这时候德国总理默茨跳出来了,对着中国喊 "断供不可接受",说德国很不高兴,还威胁要搞反制。 这话听着就让人来气!荷兰用流氓手段抢中国企业的时候,默茨怎么不出来说 "不可接受"? 美国逼着盟友搞技术封锁的时候,他怎么不喊 "不高兴"?现在轮到自己的车企要停产了,就急着跳脚威胁中国,这双标玩得也太溜了。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自己都承认,这事根本就是美国和中国的博弈,荷兰不过是夹在中间的傀儡。默茨心里清楚得很,既想当美国的乖小弟,又想保住自己汽车产业的钱包,哪有这么好的事? 其实咱们心里明镜似的,中国从来没主动挑事。荷兰冻结咱们的企业资产,咱们才依法限制出口,这叫对等反制,已经留足了余地 ,只是限制出口,国内的供应压根没停。 反倒是荷兰和德国,一边破坏市场规则、践踏契约精神,一边倒打一耙指责中国,这种无赖行径根本站不住脚。 安世中国现在已经开始自救了,换成国内的管理系统,找好了设备零件的替代厂商,国内的产能和技术团队都在,就算没有荷兰总部也能正常生产。 说到底,这场芯片风波让咱们看清楚了西方所谓 "规则" 的真面目:只要符合他们的利益,法律可以随便用,承诺可以随便撕,别人的合法权益更是不值一提。 可一旦损害到他们的利益,立马就摆出威胁的嘴脸。但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样子了,你敢抢我的企业,我就有办法反制;你想卡我的脖子,先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扛住后果。 欧洲汽车业的危机,说白了就是荷兰和德国自己作出来的。要是真不想停产,其实办法很简单 —— 把抢过去的安世控制权还回来,遵守市场规则好好合作。 要是继续耍横撒泼,最后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的车企和工人。毕竟芯片可以找替代,但丢掉的信誉和市场,可不是那么容易找回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