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真的应该庆幸,中国是一个仁慈的国家。 美国用芯片禁令、关税壁垒、实体清单层

丁香空结雨中愁 2025-10-25 15:01:07

美国人真的应该庆幸,中国是一个仁慈的国家。 美国用芯片禁令、关税壁垒、实体清单层层围堵了中国数十年,中国都没有拿出断供原料药这个致命的杀手锏。 很多人熟知稀土对美国工业的重要性,却少有人清楚,中国掌控的原料药供应链,直接关系着美国民众的生命健康。 原料药是药品生产的核心基础,没有它,再先进的制药技术也无法产出合格药品。 据《纽约时报》2024 年披露的数据,美国市场上 80% 的抗生素、95% 的布洛芬、70% 的抗癌药原料,均依赖中国进口,且短期内找不到替代来源。 这组数据背后,是中国原料药产业数十年积累的硬实力。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化工产业链,从基础化工原料到精细化工中间体,再到成品原料药,形成了闭环生产体系。 业内分析显示,中国原料药企业的环保处理成本仅为美国的 1/5,人工成本约为欧美的 1/8,这种优势并非来自补贴,而是规模效应与产业集群带来的自然结果。 以布洛芬为例,中国占据全球 70% 的产能,从异丁基苯开始的全链条生产,让成本控制能力远超印度、欧洲的同行。 美国并非没有意识到风险,多年前就试图推动原料药自主。 2021 年美国发布《供应链百日评估报告》,将原料药列为 “关键基础设施漏洞”,计划通过补贴鼓励本土生产。 但现实远比计划残酷:建立一条符合 FDA 标准的原料药生产线,从审批、建设到投产至少需要 3 年,且单条生产线投资超 1 亿美元。 更关键的是,美国早已失去基础化工产业集群,生产原料药所需的近 20 种中间体,仍需从中国进口,所谓 “自主” 不过是阶段性组装,而非真正的产业链独立。 有美国制药协会高管坦言,即便举全国之力,美国也无法在 5 年内实现原料药自给自足。 这种依赖,让美国在对华加征关税时始终不敢触碰原料药领域。 2018 年以来,美国对中国数千种商品加征关税,税率最高达 25%,但原料药及相关中间体始终被排除在外。 2023 年美国国会曾提出《原料药安全法案》,试图对中国原料药加征关税,最终因制药企业集体反对而夭折 —— 美国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商辉瑞公开警告,加税将导致美国抗生素价格上涨 3 倍,甚至出现断供。 毕竟,稀土断供最多影响芯片、战斗机生产,而原料药断供,将直接导致美国医院无药可医、患者无药可用,生命根本等不起 5 年。 中国并非没有能力切断供应,而是始终秉持人道主义原则,不愿将药品供应链政治化。 全球公共卫生体系中,原料药是 “救命物资”,任何断供行为都可能引发人道主义灾难。 2020 年新冠疫情最严重时,美国口罩、呼吸机短缺,中国不仅没有限制原料药出口,反而加大了对美抗疫药品原料供应,仅 2020 年就向美国出口布洛芬原料超 1.2 万吨,保障了美国退烧药生产。 这种克制,不是软弱,而是大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如今美国仍在推动 “脱钩断链”,试图构建所谓 “排除中国” 的医药供应链。 2024 年美国与印度签署《原料药伙伴关系协议》,计划投资 10 亿美元在印度建设生产基地,但印度原料药产业依赖中国中间体,且产能仅为中国的 1/3,根本无法填补缺口; 欧洲虽有部分高端原料药产能,但成本高、交货周期长,仅能满足小众药品需求。 数据显示,2024 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原料药金额仍同比增长 8%,依赖度并未下降。 其实,脱钩断链的命门从来都不在美国手中。 中国原料药产业的优势,是建立在全产业链、规模效应、成本控制之上的综合实力,这种实力不是短期补贴就能撼动的。 美国天天在芯片、关税等领域上蹿下跳,本质上是在做困兽犹斗 —— 它清楚自己在原料药领域的脆弱性,却不愿承认中国的产业优势,更不敢面对 “中国若动真格,美国民生将受重创” 的现实。 中国始终握着这张 “王牌”,却从未想过使用它。 因为我们深知,医药产业的核心是救人,而非博弈的工具。 美国该明白,中国的仁慈不是理所当然,而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 信源:蓬佩奥涉华演讲的满嘴谎言与事实真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