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20”列阵长空:歼-20的轰鸣,是给先烈最硬核的回应

丁香空结雨中愁 2025-10-25 13:57:20

如果运 20 飞不过去,那就飞歼 20 过去,反正总得飞一个。有人问,为啥接志愿军烈士回家,必须用歼 20 和运 20? 答案藏在 2025 年 9 月 12 日的蓝天里。 那天,搭载第十二批 30 位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运 - 20 专机,用 “跨江 50” 的呼号进入中国领空。 4 架歼 - 20 战机立刻以箭形编队贴近,用 “凯旋” 呼号回应:“跨江 50,凯旋四机长空列阵,奉命为您护航,向英烈致敬!” 这种空地协同的专属密码,只有军用战机能够实现,民航客机既无相应通讯频段,也不具备编队护航的机动性能。 运 - 20 成为 “烈士专机”,始于 2020 年的任务调整。 在此之前,接运任务曾使用其他机型,但随着 2024 年第十一批遗骸交接时运 - 20 连续 5 年执飞的记录刷新,这款国产大飞机的不可替代性愈发清晰。 它的气密货舱能将温度稳定在 18 至 22℃,湿度控制在 50% 左右,2025 年此次运输的 267 件烈士遗物中,包括锈蚀的钢笔、破损的弹夹,都在恒温环境中得到完好保护。 7800 千米的最大航程,让它从华中某机场直飞韩国仁川,无需中途落地加油,最大限度减少了遗骸转运的颠簸。 歼 - 20 的护航配置,每一批次都有严谨考量。 2024 年第十一批迎回时是双机伴飞,2025 年则增至 4 架,形成更严密的护卫阵形。 执行任务的飞行员全部经过特殊培训,起飞前要熟悉抗美援朝空战历史,护航时保持 5 公里的精准间距。 战机全程开启的隐身模式,并非为了军事威慑,而是飞行员口中 “让先烈看到最先进的守护”—— 就像 2025 年通场飞行时,超低空掠过机场的轰鸣,是对当年 “没有飞机护家” 的无声回应。 这些细节背后,是国家层面的周密安排。 2025 年的交接任务,从年初就开始磋商,退役军人事务部与韩方确认遗骸身份、遗物清单,空军则同步规划航线。 运 - 20 机身喷涂的任务标识里,“和平万岁” 纪念章与 “人民空军 带您回家 2025” 的字样,是专门设计的视觉语言,延续了 2024 年首次启用的标识传统。 这种标准化操作,既保证了仪式庄重,也体现了对英烈的一贯尊崇。 落地沈阳桃仙机场的 “水门礼”,早已成为不成文的规定。 2025 年 9 月 12 日,两道水柱从消防车喷出,在运 - 20 机身两侧搭成拱形水门,这一民航最高礼仪,自 2014 年首批遗骸回国起从未缺席。 礼兵抬着棺椁走下舷梯时,95 岁的抗美援朝老兵程茂友站在迎接人群中,这是他第十二次来接战友回家。 他手里攥着阅兵时的照片,想让战友们看看如今的钢铁洪流。 从机场到烈士陵园的 15 公里路程,同样藏着敬意。 2025 年的车队由 6 辆军用运输车组成,警车开道,沿途 3000 面五星红旗随风飘扬。 浑河大桥上,列队的官兵向车队敬礼,他们的军姿与 70 多年前出发的志愿军身影重叠。 户外大屏循环播放的 “山河无恙,英雄回家”,是沈阳这座城市的约定 —— 这里曾是首批 26 万志愿军的出发地,如今成了他们的归宿。 烈士安葬后的工作,更见责任担当。 截至 2025 年 9 月,已有 20 位迎回的烈士通过 DNA 比对确认身份、找到亲人。 2024 年 1 月公布的寻亲成果中,史万忠烈士的儿子史荣升终于得知父亲的下落。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提前一天关闭清扫,300 多名志愿者擦拭墓碑、整理展品,连墓穴旁都摆放了仿制的 “保家卫国” 纪念章。 选择运 - 20 和歼 20,从来不是装备的炫耀。 2025 年护航的歼 - 20 飞行员在日志里写道:“我们飞过的航线,正是当年先烈用脚丈量的防线。” 运 - 20 货舱里的每具棺椁,都覆盖着曾在天安门升起的国旗。 这些细节拼凑出答案:用今天最可靠的装备接先烈回家,是因为他们当年用最简陋的武器守护了家。 2025 年 9 月 13 日的安葬仪式上,英名墙又增添了 30 个名字。 信源:空中最高礼仪,祖国用“双20”接迎志愿军烈士回家——中国军网

0 阅读:156

评论列表

冰河

冰河

2
2025-10-25 17:19

更是让英雄们心安,现在祖国繁荣昌盛了,祖国是他们梦想的样子了,,,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