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于白求恩,我们宣传的都是他如何高尚、如何伟大,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为

萧兹探秘说 2025-10-23 17:54:05

一直以来,对于白求恩,我们宣传的都是他如何高尚、如何伟大,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为什么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且拼尽全力救治中国人? 先说说白求恩在加拿大的日子,那可不是一般的风光,搁当时妥妥的人生赢家模板。打小就立志当医生,长大后考进多伦多大学学医,半工半读时干过伐木工人、小学教师,啥底层活儿都沾过,也正因为这,他对穷苦人的难处门儿清。 后来成了胸外科专家,在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当第一助手,短短五年就发明改进了12种手术器械,有的还直接用他名字命名,论文发了14篇,业内没人不佩服。到1934年当上圣心医院胸外科主任,更是成了加拿大年薪最高的医生之一,别人眼里的香饽饽职位,他手到擒来。 但这人偏不按常理出牌,拿着高薪却专给付不起医药费的底层人看病,自己反倒经常入不敷出。更难得的是,他还敢叫板当时的医疗体系,觉得国家就该管全民健康,这在那会儿可是相当先锋的想法。 1935年去苏联开医学会议,看到人家的全民医疗体系,又读了《共产党宣言》,一下子像找到明灯,回来就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这时候的他,早不满足于只在手术台救几个人,心里装的是改变不合理制度的大想法。 没过多久西班牙内战爆发,他二话不说就带着医疗队冲过去,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流动血库,在前线抢救伤员。等他从西班牙回来募捐,正好赶上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听说中国抗战缺医少药,他立马找到援助组织,主动要求去中国。 要知道,当时他可是世界顶尖的胸外科大夫,放着优渥日子不过,偏要往炮火里钻,身边人都觉得他疯了。 1938年初到了武汉,国民党想把他留在国统区,许了不少好处,可他一听能去延安,立马收拾行李赶路,翻山越岭折腾了一个多月才到。见毛主席的第二天晚上,他就掏出党员证,直奔主题要去抗日前线。到了晋察冀边区,那更是把自己当成了冲锋的战士,11次战役都冲在最前面,在炮声里给伤员做手术,有时候一天连轴转几十个小时,眼皮都不眨。 他不光做手术,还琢磨着给八路军留“遗产”,建卫生学校、办外科实习周,结合游击战编了通俗易懂的教材,连手术器械都照着当地条件改了又改。有人劝他歇着,他反倒说“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在边区吃的是粗粮,住的是窑洞,视力减退、耳朵变聋都不当回事,还说“为了理想过得很快乐”。 其实他来中国,根本不是一时冲动的“圣母心”。在加拿大时,他早就看透了资本社会的虚伪,底层人病死街头没人管,而他再厉害也救不完所有被制度抛弃的人。直到接触了共产主义,又在西班牙见识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他才明白,只有推翻不合理的制度,才能真正救苦救难。 而中国的抗战,正是反法西斯斗争里最艰苦也最顽强的一环,这里的共产党人和军民,跟他有着一样的信念——不向侵略者低头,要为普通人拼出个新世界。 在晋察冀的一年多里,他看着八路军战士饿着肚子打仗,老百姓宁愿自己挨饿也要给伤员送粮食,彻底认准了这是一群能跟他走一条路的人。所以他才会拼尽全力,把技术、经验甚至生命都留在这里。 直到最后感染败血症,遗嘱里还在交代工作,把医疗器械、手表甚至马灯都分给了战友,连前妻都托付给援助组织照顾。 说白了,白求恩不是来“施舍”善意的,他是来寻找同路人的。中国的抗战让他的理想有了落地的地方,而中国军民的顽强也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他放弃加拿大的优渥生活,不是傻,是因为他心里的那团火,只有在救亡图存的中国大地上,才能烧得最旺。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乱世里找到了最值得燃烧自己的方向。 参考资料: 人民网 《白求恩精神历久弥新永放光芒》 光明网 《白求恩:永远感动中国_文摘报》

0 阅读:42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