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会议的间隙,周总理叫着贺龙元帅一块儿聊天,周总理问贺龙元帅:你知道毛主席为什

不急不躁文史 2025-10-22 23:51:01

一次会议的间隙,周总理叫着贺龙元帅一块儿聊天,周总理问贺龙元帅:你知道毛主席为什么让你兼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两臂往外一摆,挺着身子兴奋地说:肚子大了,该减肥了呗!不过,请总理放心!我一定把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指示坚决贯彻下去,把中国体育事业搞上去… 这事说起来得从1952年那通电话讲起。 那天,贺龙还在重庆忙着西南军区的事,电话响起,邓小平在那头笑呵呵地说:“贺老总,我给你找了个好差使。”贺龙不带含糊的:“啥子好差使,你尽管吩咐!”没成想,是让他出任新组建的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这主意,不是邓小平拍的脑袋,是中央开了会,毛主席、周总理都点了头。 毛主席还说:“这个贺胡子,就爱搞运动。”这话听起来玩笑,其实藏着分量。因为在主席眼里,贺龙不是光会带兵打仗的老将,他是懂得身体是革命本钱的人。 当时的中国,体育这一摊子,薄得像张纸。 抗战打了八年,解放战争又打了三年,谁还管跑步跳远?三年下来,全国体育机构连一半都没建起来,人才更是稀缺。 说起来寒碜,1948年咱派人去参加奥运会,光溜溜地回来一块奖牌都没捞着,还被英国报纸画成一个瘦骨嶙峋的“东亚病夫”,举着五个鸭蛋的旗子,当街讥讽。 中国人的脸面,算是丢到底了。 毛主席早就急了,1952年6月10日,他亲自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不光是写几个字挂墙上,而是要动真格的。 主席琢磨来琢磨去,想到谁?贺龙。他当红军的时候就在部队里推体育,提过“练好身子,战胜敌人”;当八路军师长,又搞什么“战斗体育队”,篮排球一应俱全,连司令部都设了体育股。 连毛主席都夸:“我们共产党、八路军的体育,是种新型的体育。” 这人一旦被看中了,架子再大也得撂下。 贺龙听说主席点了名,那叫一个痛快,“主席让我干,我就干!”于是,国家体委就这么生出来了。 早年叫“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后来1954年改名“国家体委”。 说起贺龙干的第一件事,不是开会,也不是写方案,而是找人。他说,没兵打啥仗?得先凑齐一支队伍。1953年年头,体委编制239人,可手里就十来个从团中央调来的小年轻,连张桌子都还没落地。 贺龙急了,拎着帽子去找胡耀邦,“咱这儿也做青年人的工作,你得拉兄弟一把!”胡耀邦早有准备,带着档案来了。 贺龙喜滋滋地拿出哈密瓜招待:“从新疆运来的,甜着呢!” 人凑齐了,地方还得有。 彭真这时候也没掉链子,一口气给了三个地儿:东长安街17号、宣武门边的未英胡同,还有王府井八面槽的大房子。贺龙也不是客气人,一间间去瞅,像是置办自个家似的。 后来又搬去太阳宫,盖起了正儿八经的办公楼,才算有了根。 体育这事儿,贺龙是真放在心上的。 他不是嘴上说说,是真跑工地。 北京体育馆开建那阵,1955年,地儿选在龙潭湖边,他天天盯着图纸、跑现场。 国家还穷着呢,有人不乐意砸钱搞体育馆,贺龙急了,找毛主席。主席一句话拍板:“搞体育不搞场子,行吗?”就这么,体育馆立项比人民大会堂还早。 建成后,贺龙在比赛馆楼上弄了间三十平米的小办公室,桌上放着红机电话,跟中南海直通。 场子有了,队伍也得有。贺龙大刀阔斧,从部队、西南调来一批懂行的;海外归来的,也一个个请回来。1954年前后,国家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体操队、游泳队……都像冒芽一样冒出来。那时乒乓球女将胡克明在《北京晚报》上说了句:“打出风格,打出水平。”贺龙一看,这话有劲儿,赶紧采纳,“什么风格?中国的风格!什么水平?世界水平!”从此全国各队都跟念经似的念这句。 1956年,陈镜开在举重比赛上抡起133公斤,成了中国人打破世界纪录的第一人。 贺龙眼圈都红了。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贺龙腿受伤了,还是坚持到场。毛主席打趣:“贺胡子还是老当益壮,这样了还带伤上场。”那场全运会,不光主席、总理都来了,连24个国家的代表团也在。10658名运动员,29个代表队,破纪录声此起彼伏。 容国团的世界冠军、登山队登上珠穆朗玛峰,这些功绩都绕不开贺龙。 他像个老父亲一样,一会儿带着队员看战术,一会儿盯着训练。1965年中国女乒3比0拿下日本队,男队三连冠,庄则栋成了三冠王。贺龙陪着毛主席接见球队,眼里全是骄傲。 《体育报》创刊,贺龙亲自找毛主席题写报头,又请朱德题词。 报纸一出,他就盯着看,三天两头打电话提意见。、 他常说:“体育不能光靠专业队,还得动员群众。”全国工会系统、农村、厂矿、学校,到处搞起了活动。1956年底,基层体育协会有两万五千个,会员178万人,到了1957年,农村也掀起热潮,出现了“游泳之乡”“排球之乡”。 到1966年,贺龙干了整整14年,新中国打破世界纪录145次,拿下13个世界冠军。那会儿,年轻人普遍比父母高出3厘米,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5岁蹿到60岁以上。 毛主席由衷地说:“贺龙为我们作出了一个大贡献。”

0 阅读:214

猜你喜欢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