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新闻里说美国大豆农民损失惨重,我一开始也傻乎乎信了,后来翻了数据和制度才发现,真正亏惨的可能是那些没搞懂“风险管理”的人。 就说这几年中美贸易战闹得凶,2024 年美国大豆光是对华订单就少了 1400 万到 1600 万吨,还有近 60 万吨已售订单被取消,按说确实该慌。 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 “黄小玉”(黄豆、小麦、玉米)持仓数据早藏着答案:2025 年春播前,懂行的农场主和农业保险公司手里的大豆净空头头寸飙得老高,这可不是瞎操作,是提前通过期货把价格锁死了。 比如去年有个伊利诺伊州的农场主,播种前就用期货合约把价格定在每蒲式耳 14 美元,后来市价跌到 11 美元,他照样按锁定价卖,一分没亏; 反观他隔壁的老乡,抱着 “等中国订单回来” 的老想法,没做任何对冲,最后只能贱卖,一亩地倒贴两百多美元,哭都没地方哭。 这背后更关键的是美国的农业保障体系。 美国农业保险服务局的数据显示,大概 85% 的农场主都买了商业农业保险,分 “产量保险” 和 “价格保险” 两种 —— 天旱减产了,产量保险补差额; 市价暴跌了,价格保险兜底。而且这保险不是白买的,美国农业部(USDA)还会给保费补贴,最多能覆盖 70%,等于政府帮着扛了大半风险。 那些亏惨的,好多是嫌麻烦没买保险,或者只买了最基础的产量险,没顾上价格波动这个 “大坑”。去年有份调查就说,没买价格保险的农户,在大豆价格下跌时的损失是买了保险的 3 倍还多。 更别说美国的农业补贴从来不是 “大水漫灌”,反而更倾向于会用工具的农户。 比如 USDA 有个 “价格损失保障计划”,但得农户自己先通过期货或期权做了基础对冲,补贴才会补差额; 要是啥风险管理措施都没有,就算申请补贴,拿的钱也少得可怜。 有个爱荷华州的老农场主就说,他每年花几天研究期货和保险,花的时间比修拖拉机还少,可真遇上价格暴跌,补贴加保险赔的钱,足够覆盖种植成本,顶多赚得少点,绝不会亏到卖农场。 说白了,美国大豆产业早不是 “靠天吃饭” 的老路子了,制度里藏着一堆 “安全垫”:期货能锁价,保险能兜底,补贴能补漏。 那些真亏得掉眼泪的,要么是守着老观念,觉得 “种出来总能卖掉”,要么是嫌麻烦懒得研究工具,把宝全压在单一市场上。 就像去年贸易战最凶的时候,全美国大豆产业累计损失接近 200 亿美元,但分摊到个体身上,懂风险管理的农户损失普遍控制在 5% 以内,而没做任何准备的,损失能飙到 30% 以上,里外里差了 6 倍。 现在总算看明白了吧?新闻里的 “损失惨重” 多半是抓着个别案例放大,真实情况是:美国的农业体系早给农民备好了 “救生圈”,只是有人懒得伸手抓,非要硬扛风浪,最后栽了跟头能怪谁? 不是美国大豆农民惨,是跟不上趟、不懂用工具的农民才真惨。你们说,这到底是运气差,还是自己没打算?
别看新闻里说美国大豆农民损失惨重,我一开始也傻乎乎信了,后来翻了数据和制度才发现
探修説
2025-10-23 17:37:11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