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法国希望欧盟考虑所有对华报复选项,德国同样支持对华贸易强硬,并愿意讨论使用“反胁迫”机制,作为对中方最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的回应。 这波操作真是把“只许州官放火”的戏码演得明明白白,合着以前西方动辄搞技术封锁、市场限制的时候都合理合法,中国刚依法规范下稀土出口,就成了“胁迫”?先不说别的,得搞清楚这次中方的管制到底是怎么回事。 10月初商务部发的公告写得很清楚,不只是管稀土原矿,连含中国成分的境外物项、全链条技术都纳入监管了,哪怕境外产品里中国稀土技术价值只占0.1%,都得提前拿许可。 但这可不是彻底关门,合规的民用申请照样批,甚至还能走通用许可、豁免这些便利通道,说白了就是规范出口,不是禁止出口。 可欧盟这边立马炸了锅,法国喊着要考虑所有报复选项,德国也跟着鼓噪要用“反胁迫”机制。这机制说穿了就是欧盟前些年搞出来的贸易反制工具,之前立陶宛和中国闹矛盾时就想过用,可真要落地压根没那么容易。 且不说流程走起来磨磨蹭蹭,关键是他们自己的底气实在不足——全球近七成的稀土产量来自中国,精炼能力更是占了九成,欧盟的新能源汽车、战斗机这些支柱产业,离了这东西根本玩不转。 就说喊得最凶的德国,2024年从中国进口的稀土占了总进口量的91%,这些稀土大多流进了汽车厂,用来造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大众汽车早就把中国当成“第二本土市场”,德国在华的直接投资存量快摸到900亿欧元了,真要是跟中国撕破脸,最先停摆的可能就是他们的汽车生产线。 法国也好不到哪去,航空航天产业里的精密仪器、稀土永磁材料全靠从中国这边来,短期内想找替代来源纯属做梦。欧洲央行都算过账,欧元区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不光是直接进口,连德国、法国造的中间产品里都藏着中国稀土的影子。 他们嘴上喊着要报复,可自己的关键矿产战略推进得磕磕绊绊。美国倒是拉着澳大利亚、越南想建替代供应链,可稀土开采、精炼这套活儿不是挖出来就行,得有技术有产能,没个十年八年根本成不了气候。 中国从2024年就施行了《稀土管理条例》,全产业链监管的架子早搭好了,现在不过是把管控从源头资源延伸到技术价值环节,这本来就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常规操作,毕竟之前有境外势力把中国稀土弄去搞军事用途,换谁都得防着点。 欧盟内部其实也不是一条心,匈牙利就没跟着起哄,反倒成了中欧合作的“绿洲”。比亚迪在匈牙利建了厂,宁德时代的电池在这儿装到宝马车上,华为还跟当地电信公司签了合作协议。 中国对匈牙利的直接投资,都超过了对德法两国的总和,这对比多讽刺,一边是靠中国市场吃饭还喊着要报复,一边是踏踏实实合作赚真金白银。 真要把“反胁迫”机制搬出来对付中国,先不说能不能奏效,自家的产业链就得先抖三抖。德国汽车业要是没了稀土,新能源转型的口号就是空谈;法国的航空企业少了关键材料,订单都得黄一半。中方的管制本来就留了口子,合规贸易一路绿灯,偏要往“对抗”上引,这可不是明智之举。 说到底,还是过去搞惯了单边制裁,总觉得只有自己能拿捏别人,从没认真想过自己的软肋早被看穿了。中国手里的稀土牌,不是用来胁迫谁的,而是守护产业链安全的底气。 欧盟要是真一门心思扑在“报复”上,最后可能会发现,最该着急的是自己那些等着稀土开工的工厂。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 《欧盟邀中方赴欧谈稀土》
欧盟打来电话,2小时提两个请求,稀土和安世,中方一个也没松口。2025
【33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