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未婚,建立清华物理系,为我国培养出9位“两弹一星”元勋,却被告是“清华特务”,晚年拒绝杨振宁等学生的探望 1926年,留美归来的叶企孙接手清华物理系,当时这里连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 他四处筹措设备,亲自编写教材,硬生生把一个初创院系打造成“中国物理人才摇篮”,到1952年院系调整前,他门下57个学生全成了院士。 改变他后半生的,是学生熊大缜,1937年抗战爆发,这位物理天才要投笔从戎,叶企孙急得直跺脚:“你该去美国深造,科学救国得有人才啊!”可熊大缜一句“覆巢之下无完卵”,让他最终松了口。 此后,叶企孙成了冀中根据地的“幕后补给官”。 在北平、天津的日军眼皮子底下,他把炸药原料、通讯器材甚至车床偷偷送往前线,还安排葛庭燧等学生以燕大研究生身份作掩护,为根据地搜集资料。 可1939年“锄奸运动”中,一封落款“天津党政军联合办事处”的普通物资信,竟让熊大缜被诬为“国民党特务”。 当时司令员吕正操正受审查无力干预,押解人员在转移时竟将他活活砸死。 叶企孙为学生申冤奔走多年,可在乱世里毫无回响。 没想到二十多年后,这桩旧案成了“文革”造反派的把柄,他被关入狱中一年多,审讯时被反复逼问“特务名单”,只换来一句硬气回答:“我是科学家,只说真话。” 出狱时,这位曾神采飞扬的教授,已经步履蹒跚,双腿肿得迈不开步。 更让人揪心的是,1970年代杨振宁、李政道回国想探望恩师,却屡屡被拒。 有次学生钱三强在中关村偶遇他,刚要打招呼,叶企孙慌忙摆手:“快走,别让人看见!”佝偻着背匆匆躲开。 有人说叶企孙晚年性情孤僻,可懂他的人才知道,那躲闪的背后全是保护。 当时他的“特务嫌疑”还没洗清,而杨振宁、李政道已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是国家亟需的人才。 他太清楚“牵连”的后果,宁愿自己孤独承受,也不愿耽误学生前程,这哪是冷漠,分明是把学生当亲儿子的父爱。 再说那顶“特务”帽子,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他送往前线的物资,让熊大缜的兵工厂打得日军闻风丧胆,他培养的学生,后来成了核弹、雷达研究的核心力量。 汪德熙靠他送去的技术开创根据地炸药工业,建国后成了核化学奠基人,葛庭燧留美参与原子弹项目,却毅然冲破阻挠回国。 这样的人会是“特务”?简直是对历史的亵渎。 最让人动容的是他的风骨,入狱时宁受折磨也不攀咬一人,晚年侄孙劝他就医,他只说“该做的事都做完了”。 他一生没孩子,却把所有心血给了学生;建系时为器材鞠躬求人,受冤时却傲骨不折,这才是真正的文人风骨。 1986年,河北省委为熊大缜平反,确认了叶企孙师生的抗日壮举,可此时叶企孙已经去世9年,临终时头上还顶着“特务嫌疑”的帽子。 他就像一支蜡烛,把自己烧尽,照亮了中国物理学的前路。 如今我们缅怀“两弹一星”元勋,不该忘了这位背后的奠基人。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大师,既要能建系育人,更要能在炼狱里守得住初心。 你还听过叶企孙先生的哪些往事?
杨振宁将清华薪资,诺贝尔奖金捐献出来,看到金额,才知道多伟大你敢信吗?一位拿
【88评论】【1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