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又赢了!10月22日,《南京晨报》报道,海归留学生郝某被策反,长期潜伏在我核心要害部门,多次与间谍接头出卖情报,被判无期! 10月22日《南京晨报》援引的权威信息显示,海归留学生郝某的堕落始于一次签证办理。 他攻读博士时赴某国参加学术会议,使馆官员T以“签证审核”之名主动搭话。 T先帮他化解签证难题,随后通过请客吃饭、赠送礼品、介绍兼职等手段,逐步拉近与他的距离。 T离任后将同事L介绍给郝某,两人持续密切往来。 直至郝某临近毕业之时,L方才公开其间谍情报机构人员的身份,趁势对他加以策反。 回国后,郝某按对方指令,费尽心机考入中央某部直属研究所这一重点涉密单位。 在岗位上,他多次与境外间谍秘密接头,一手交情报一手拿经费,最终被查出泄露5项机密级、2项秘密级国家秘密,一审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这事儿一出来,不少人立刻想起了半年前董明珠那句掀起轩然大波的话。 2025年4月格力临时股东大会上,董明珠直言“绝不用海归派,因为里面有间谍”,当时《新京报》骂她“偏见根深蒂固”,胡锡进更是连发三篇长文痛批她“污名化海归”,逼她道歉。 可现在郝某案的细节一曝光,当初的批评声突然哑了不少。 说句实在的,董明珠当年被骂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事儿不能简单扣“歧视”的帽子。 她的底气根本不是空穴来风,格力本身就深度绑定国家安全,不仅和航天科工搞军民合作,磁悬浮技术还用到了军工领域,光储直柔系统、钛酸锂电池都涉及能源和交通基建数据安全。 之前格力就吃过亏,2023年有海归工程师把变频压缩机核心技术卖给海外企业,直接丢了12亿美元的东南亚订单。 还有个海归员工泄露热传导参数,让格力损失2.3亿元欧洲政府采购单。 换作任何一个守着核心机密的企业掌舵人,恐怕都会变得“敏感”。 董明珠说“不知道谁是谁不是,只能保守选择”,这话糙但理不糙。 有人拿“海归间谍案占比仅6.67%”说事儿,但忽略了关键,这些案子几乎都发生在高科技、军工等核心领域,破坏力远比普通间谍案大得多。 就像郝某潜伏的中央直属研究所,他泄的每一份情报都可能关乎国之重器。 而且国家安全部2025年的短视频展播里也说了,近年破获的间谍案里,不少涉案者都有海外经历。 胡锡进当年批评董明珠“抵触国家政策”,可看看现实:北京取消留学生定向选调资格,上海把招考海外高校缩至前50,广东删掉60所海外院校,不是国家排斥海归,而是涉密岗位确实容不得侥幸。 董明珠不过是把国家层面的“分类管理”直白地说了出来,她排斥的从来不是海归人才,而是无法鉴别风险的被动局面。 郝某案不是第一个警示,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董明珠之所以“赢了”,不是因为她多有预言天赋,而是她看懂了国家安全的底线不容试探。 国家早就明确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但严格背景审查”的态度,财政部2025年拟录用名单里还有10个海归硕士呢。 关键就在“分类管理”四个字,非涉密岗位敞开大门,涉密岗位把好关口。 你觉得涉密岗位该如何平衡人才引进和安全防范?董明珠的“保守选择”到底是谨慎还是过度?
董明珠又赢了!10月22日,《南京晨报》报道,海归留学生郝某被策反,长期潜伏在我
福星徠说事
2025-10-22 16:55: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