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将清华薪资,诺贝尔奖金都捐献出来,看到金额,才知道有多伟大。 “我一生最

品唱念做打 2025-10-22 15:49:43

杨振宁将清华薪资,诺贝尔奖金都捐献出来,看到金额,才知道有多伟大。 “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 我国享誉世界的伟大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从1929年随父亲入住清华园,到2025年10月18日从北京永远离开这个世界,他的人生在北京画满了一个完整的圆。 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的杨振宁,年仅6岁就随着父亲杨武之来到了清华,当时是清华数学系教授的杨武之,让杨振宁在清华园留下了8年的美好童年时光。 也是受到了父亲影响,年少的杨振宁就能在图书馆中接触到许多“神奇”书籍。 让当时才12岁的杨振宁,就能说出“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的话语。 而就是这足以被视作小孩子“狂言”的一句话,却在23年之后真的实现了。 自小就聪明的杨振宁,早早就展示出了他在数学等理科方面先天优势。 而他的求学之路那也就一路非常的顺畅,凭借英文第一、物理满分和微积分99分的好成绩,1938年时被西南联大物理系录取。 大学毕业后的杨振宁又在1942年,前往清华大学研究院继续深造,并在1945年时还取得了赴美芝加哥大学留学机会,并在1948年顺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而属于杨振宁的辉煌科学生涯也就此拉开,在1956年时的杨振宁同李政道一起,提出了弱相互做种宇不守恒的理论思想,并在1957年凭借这个理论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了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时隔二十几年完成了少年时梦想的杨振宁,也在获奖之后得到了100万美元的奖金,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来看,这笔巨款可是会让一个人实现阶级跨越的“大手笔”。 然而钱再多于杨振宁而言,却并没有科学研究成果来的更让他感到满足,于是这获奖得来的巨款却都被杨振宁悉数捐出,用于中国科研事业的发展资金。 始终致力于要将中国科学发展事业做大做强的杨振宁,不仅自己会竭尽全力的搞研究,甚至还特别留心观察要尽力为祖国科学发展输送人才。 到了1971年前后,因为中美关系的破冰发展,在优秀乒乓外交政策加持下,杨振宁终于可以回国了,而他也借助政策优势顺利归国,开始为国家教育做贡献。 1997年回国任教的杨振宁,也开始在清华接替他父亲的衣钵当起了清华教授,甚至即使已步入高龄,却仍旧在讲台上为祖国年轻一代输送智慧劳动成果。 虽说因为杨振宁先生的感情生活等问题,也曾在国内引起过一阵舆论的声音,但优秀的人只用专注眼前就好,何必在乎周边的人是怎么看的。 然而人们还有不知道的是,一直在默默培养和输送祖国人才的杨振宁先生,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回到国内,他也一直都在关心着祖国教育未来的发展。 像在《杨振宁大事年表》中,就曾提到过在1983年时的杨振宁,就同多个人一起在香港创立了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并担任了基金会的主席。 当时的杨振宁就本着以支援中山大学基础研究为目的,搞了不少的基础研究项目,而作为基金会那定是要有投资的,所以在2007年基金会结束时来了把大的捐赠。 其中包含1100多万元和36万元港币现金,约4000平方米的研究大楼和楼内设备等财产,通通都无偿赠送给了中山大学,这大手笔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而自从当了清华的教授,杨振宁教授还将他在清华的薪资,也全部都捐到了祖国教育发展研究之中,甚至有传杨振宁与他夫人翁帆都捐了差不多约2000万元。 出钱又出力的杨振宁先生,即使是到了九十多岁的高龄时,也依旧站在讲台上可以滔滔不绝的讲上一个多小时的课,这当老师也依旧是当的这么的称职。 说着自己最后的事业,就是发展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杨振宁他做到了,而说出“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的杨振宁愿望,也正在一点点的实现。 虽说杨老先生走了,但他的智慧与钱却留下来培养了人才,他的精神也在不断滋养着中国科研事业,所以说他的奉献是伟大的、是不容置喙的。 那么大家觉得,杨振宁这份“看淡”财富的家国情怀,如今有没有传递下去呢? (信源:澎湃新闻——《追忆杨振宁:心系国家教育发展,曾捐出工资帮清华引进人才》2025-10-18)

0 阅读:1
品唱念做打

品唱念做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