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38年,桂军189师师长俘虏了两名日军,看着日军矮小的身材,师长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可以让日军伤亡惨重的办法,而且还可以让日军的坦克不能前进。 1938年,凌压西升任第189师师长,奉命驻守湖北黄梅县,此地地形开阔,城墙不固,很容易被日军包围,凌压西没有选择和日军正面硬拼,而是从俘虏身上找到了突破口。 他观察到两名被俘的日军虽然看起来壮实,但身高都在一米六以下,这个微不足道的细节成了他设计战术的核心依据。 凌压西下令部队挖掘比常规战壕更深、更宽的战壕,具体标准是让跳进去的日军无法轻易爬出来,也无法顺利向外观察,这道战壕不仅能阻挡日军坦克前进,更成了专门针对日军步兵的陷阱。 为了解决己方士兵在深壕中视野受限的问题,他又给身高有优势的中国士兵配发了小板凳,战斗打响后,日军坦克被战壕阻挡只能后撤,而冲锋的步兵跳入壕后,就成了瓮中之鳖。 我方士兵则站在板凳上,居高临下用手榴弹和机枪扫射战壕内的日军,这种战术让“板凳”成了189师的标志,也让日军对189师的战壕产生了极大的恐惧。 除了战术设计,凌压西还非常擅长把握日军的心理状态并加以利用,1940年在石板镇一带,他面对日军上千名精锐骑兵的机动优势,再次选择避开敌军锋芒,从心理上打击敌人。 他精心布局战术,先是组织几次小规模抵抗后假装战败撤退,让日军接连取得小胜,逐渐培养起日军的骄傲心态。 当日军信心膨胀时,凌压西安排步兵一字排开作为诱饵,故意上演大规模败退的假象,将这支骄傲的日军骑兵准确引入预先设好埋伏的山谷。 等日军全部进入谷底后,埋伏在山谷两侧高地的几十挺重机枪同时开火,加上封锁谷口的兵力形成交叉火力网,将日军牢牢困住。 最终,除了十几名日军侥幸突围外,上千名日军骑兵全部被歼灭,这种战术与他在告岭阻击战中坚守阵地的打法完全不同,展现出极高的战术灵活性。 凌压西这种务实的战斗风格,与他贫寒的出身密切相关,1891年,凌压西出生在广西容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因为家里贫穷早早辍学,直到26岁才参军,从最基层的士兵做起。 这样的经历让他摒弃了一切虚浮的做法,打仗时只以获胜为根本目的,也正是这种对实战效果的极致追求,让他后来无法容忍军队内部的腐朽和内耗。 他亲身经历过友军配合不力、高级将领临阵脱逃却没有受到严厉惩处的情况,也亲眼看到过前线将士浴血奋战时,总指挥却在后方大办生日宴会的荒唐场景。 这些强烈的反差,让他坚持的务实抗战理念与当时军队中存在的虚耗浪费产生了根本矛盾,1944年,凌压西看透了军队内部的派系斗争,毅然辞去所有官职,回到柳州闲居。 抗日战争胜利后,凌压西获得了胜利勋章和忠勤勋章,当时有人邀请他去香港,被他拒绝;他也明确反对内战,新中国成立后,他应邀参加了解放促进会,晚年在南宁定居,还多次当选为市政协委员。 这位被称为“铁板道人”的将军,辞职并非厌倦战争,而是对自己坚持的“务实战斗”理念的最后守护。 信源:中国军网 千里追歼 席卷湘南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
【3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