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将160亿财产全部转移到妻子名下,再三叮嘱:“亲爱的,爬进棺材之前,绝对不能将财产给儿女。”他的妻子很疑惑:“他们都是我们亲生的,为什么呀?” 亿万家产本该传给血脉至亲,可曹德旺偏偏全推给结发妻子,还反复交代,棺材盖合上前别动儿女一分。这背后,是商场老将的清醒算盘,还是对亲情的另一种守护? 曹德旺这辈子,从穷小子爬到玻璃大王,靠的是实打实的干劲和对市场的准把脉。1946年,他生在福建福清一个山沟里,那地方地薄人多,一家子挤在土坯房,日子紧巴巴的。他小时候帮家里干农活,尝尽了没饭吃的苦头。长大后,先在拖拉机站当保管员,管着农具油料,一丝一毫都得对账清楚。后来转去废品站,捡破烂分类,风吹日晒的活儿,让他练就了眼力劲儿。这些年头,教会他一个理儿:啥都得自己挣,不指望天上掉馅饼。 改革开放一开闸,曹德旺就抓住了机会。1983年,他承包了当地一家亏本的异形玻璃厂,那时候设备破,工人少,他咬牙借钱盘活了局面。两年过去,1987年正式办起福耀玻璃有限公司,从小厂起步,专做汽车挡风玻璃。起初卖货难,他得东奔西跑找客户,产品慢慢打开销路,销往全国,还出口国外。到上世纪90年代,福耀就成了行业骨干,年产值上百亿,员工两万多,供应全球车企。这企业不光挣钱,还带动了当地就业,福清人一提曹德旺,就说这是咱村的骄傲。 挣下这份家业,曹德旺没忘本。他总讲,个人富了,国家得跟着强。1983年头一回捐款,就帮村里修路,从那起就没停过。捐学校、助学费、建医院,钱撒向教育医疗和扶贫。2011年,他办了河仁慈善基金会,注入大笔股份,专管民生项目。到现在,捐款总额超160亿,帮了无数农村娃上学,灾区群众重建家。这样的企业家精神,就是我们新时代的典型,致富思源,回馈社会,这才是正道。 说起曹德旺的家事,更接地气。他和老婆陈凤英的婚姻,是老一辈的媒妁之言。1968年,通过母亲安排,两人结了婚。那年代,婚礼简单,500块钱打发,俩人没啥感情基础,陈凤英农村出身,没上过学,但勤快能干。曹德旺在外闯荡,她在家操持,省吃俭用支持他创业。俩人一个男主外,一个女主内,熬过穷日子,熬出和睦。陈凤英不爱张扬,就爱帮村里老人,曹德旺常说,有这么个伴儿,是老天给的福分。 企业做大,曹德旺开始琢磨身后事。商场上,他见多了家族企业散伙的惨状:兄弟为钱打官司,亲戚翻脸不认人。那些例子,让他警醒,财富这东西,容易毁人情。他有个儿子曹晖,一个女儿曹慧,本该接班,可他不走老路。2024年,他把名下160亿资产,全转到陈凤英名下,包括福耀股份、现金和房产。这笔钱够养几辈子,可他叮嘱老婆:在你爬进棺材之前,绝对不能给儿女,一毛都别动。 陈凤英一听,犯了嘀咕。她问:他们是我们亲生的,为什么呀?孩子从小吃咱的,穿咱的,现在大了,还不让他们沾光?这不是太狠了?曹德旺没急着解释,他讲得直白:老婆,你手里有钱,晚年就稳了。你想旅游就去,想帮人就帮,日子过得舒坦。孩子们呢,让他们自己闯。给钱容易养懒汉,我小时候穷怕了,知道努力的味儿。商场见多了,钱一撒,亲情就变味。转给你,就是防着他们为利反目,也防着你老了没人管。 这决定听着绝情,其实有大道理。曹德旺不是不疼孩子,他是想让他们学自立。儿子曹晖1992年进福耀,从车间学徒干起,管机器、管工人,一步步爬到高管。2024年10月,他接了董事长,管海外厂子,凭本事干出名堂。女儿曹慧没靠家,办文化公司,专搞乡村教育,帮留守娃。俩孩子没怨言,反倒感激爸妈的苦心。这传承方式,接地气,不搞裙带,强调能力为王,正合我们的家风。 曹德旺的做法,还护着婚姻。他和陈凤英结婚五十多年,磕绊有,但没散。资产在她名下,等于给老婆安全网,也让儿子们多尽孝。商场上,曹德旺推崇“人性本善,但别赌”,他不赌儿女会孝顺到底,手里有钱,就有底气。这样的家规,避开了不少坑,让家庭稳如磐石。
左边是曹德旺长子曹晖,右边是曹德旺女婿叶舒。曹晖出生1970年,叶舒出生1
【10评论】【25点赞】
神级癫老
你又改变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