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64年,一个知青在看钱学森的论文时,发现方程推导错了,就给钱学森写信

千浅挽星星 2025-10-20 19:45:26

[微风]1964年,一个知青在看钱学森的论文时,发现方程推导错了,就给钱学森写信,谁知钱学森不仅回了信,还说:“感谢您指出我的错误!”   当时,53岁的钱学森正处于人生事业的巅峰,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在1964年刚刚领导“东风二号”导弹项目试飞成功,同时,他还是中科院力学所的核心人物,以及《力学学报》的首届主编,是众多科研工作者心中的榜样。   而发现错误的知青名叫郝天护,他原本是清华物理系的高材生,主攻固体力学,此时却只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普通知青,才华被艰苦的农场生活所掩盖。   北京的科研核心领域与新疆边陲的农学院,国家级项目的负责人与被下放的知识青年,二者的身份和环境有着巨大差距。   即便如此,两人还是因一篇论文产生了交集,在新疆昏暗的灯光下,郝天护坚持阅读《力学学报》,当读到钱学森一篇关于 “土动力学边界条件” 的论文时,他觉得其中一个方程的推导似乎有问题。起初他不敢相信,毕竟那是钱学森的研究成果。   但他没有就此放下,而是反复进行推算,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验证后,最终确定自己的偶像确实在这个地方出现了失误。   于是,郝天护怀着紧张又忐忑的心情写了一封信,附上自己的演算过程,寄给了远在北京的钱学森。   当时身兼多职、工作繁忙的钱学森,没有忽视这封来自普通知青的信,他认真阅读了信件和演算过程,还亲自重新推导了一遍方程,最终确认自己确实存在错误。   于是他决定给这位“大胆”的知青回一封信,他的信中没有丝毫大科学家的架子,开篇就直接感谢郝天护指出了错误。   在短短数百字的信里,他连续用了13次敬称“您”,称赞对方是“很能专研的青年”,他强调,科学上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不然会误导后人。   更重要的是,钱学森没有让事情止于一次私人通信,他主动鼓励郝天护,建议他把自己的见解整理成一篇短文,投给《力学学报》。   这封回信对身处人生低谷的郝天护而言,就像一盏照亮前路的明灯,让他激动万分,不过,后续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郝天护按照建议写了文章投稿,但因为他当时没有名气,文章被编辑部暂时搁置,钱学森得知此事后,再次出手,亲自向《力学学报》编辑部推荐了这篇文章。   最终,郝天护的《关于土动力学基本方程的一个问题》在 1966 年 3 月的《力学学报》上正式发表,而这篇文章的发表,也成了郝天护学术生涯的真正起点。   他压抑已久的科研热情被彻底点燃,1978 年,郝天护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之后又出国深造,1995 年当选为美国纽约科学研究院院士,晚年的郝天护始终记得,钱学森的那封信,是他所有成就的关键动力。   回望这段往事,钱学森的伟大不仅仅体现在领导“两弹一星”等重大项目上,更在于他愿意放下身份,为郝天护这样的青年点亮了学术道路。   信源:千龙网 钱学森图书馆:重温破壁者归航 领悟科学家精神

0 阅读:48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