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的结果,很多人都猜中了开头,但都没有猜中结果。经过三年的激战,乌克兰最大的愿望竟是恢复到2022年以前的状态。然而曾经的“对手”和“盟友”却趁势提出苛刻要求,一个觊觎土地,一个索要资金。不知泽连斯基是否感到后悔,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战争打到现在,俄军已经控制了乌克兰将近五分之一的领土。到2025年秋天,俄罗斯方面甚至公开宣布,这一年里又拿下了近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200多个村镇易主。 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这些地区,俄军控制得越来越稳,前线每天都在推进几公里,虽然看起来不快,但时间久了就是蚕食。 乌克兰方面早已顶不住,兵员严重不足,征兵年龄从原本的20岁降到17岁,结果年轻人宁愿逃到国外,也不愿上前线。 军队里伤亡惨重,很多老兵刚换下,就得立刻补上新兵顶岗。后方物资也跟不上,弹药不够、无人机缺、油料短缺,前线指挥官只能靠有限的资源死撑。 乌军的防线一旦被撕开,就很难再稳住。阿夫迪夫卡、马林卡这些关键据点接连失守,顿巴斯方向几乎全面被俄军掌控。 电子战也让乌军吃尽苦头,通信被干扰、无人机被击落,前线常常失联。可以说,现在乌克兰已经处在“守不住、退不得”的尴尬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泽连斯基政府提出“希望恢复到2022年战前状态”,其实就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可现实摆在眼前,俄罗斯早已不打算退让。 普京的底线清清楚楚:克里米亚必须归俄,乌东四州必须承认,乌克兰还得去军事化、中立化。这些要求基本等于要乌克兰认输,割地不说,还得保证以后不再与西方结盟。 比俄罗斯的强硬更让乌克兰心寒的,是那些曾经信誓旦旦的盟友。三年来,美国和欧洲口头上一直喊着“支持乌克兰到底”,可真要掏钱的时候,就没那么大方了。 表面上看,西方援助的总额已经接近2800亿美元,但细看就会发现,这里面九成都带条件。欧洲的援助大多是贷款,名字叫“低息支持”,实质上就是债。乌克兰重建以后,这钱一分都得还,连利息都算好了。 美国更精明,它提供的军事援助大部分都通过本国军工企业完成,钱其实是流回自己国内。美方下单给自家军工厂造武器,再把装备送去乌克兰,这样既振兴了本国经济,又占了“道义制高点”。真正送到乌克兰手里的,不到总额的一半。 除此之外,美国还让乌克兰签了一堆“重建合作协议”,其中包括能源、矿产和农业资源。比如稀土、锂矿这些宝贝资源,乌克兰不得不拿出来作为援助的抵押。 等战后开采,这些矿产收益一半要进“美乌重建基金”,而基金的支配权,却掌握在美方手里。说白了,就是拿资源换支援。 欧洲那边也好不到哪去。法国、德国自己经济下滑,老百姓怨声载道,不想再往乌克兰这个“无底洞”里砸钱。更有一些国家要求乌克兰开放市场,让他们的企业优先进入重建项目,美其名曰“帮你恢复经济”,实际上是趁火打劫。 这三年下来,乌克兰的“盟友”一个个都变了味,最初的“团结抗俄”变成了“分赃谈判”。他们算的是账本,而不是人命。 这场战争早就不只是俄乌之间的争夺,它把整个世界都拖下了水。 欧洲首先中招,因为切断俄罗斯天然气进口,能源价格暴涨,很多工厂直接停产。老百姓取暖要精打细算,通胀飙升,生活压力陡增。美国虽然表面风光,实际上通胀同样高企,只是靠着输出军火维持繁荣。 全球粮价也被战火推高,乌克兰和俄罗斯都是重要的粮食出口国,黑海航线受阻后,非洲、中东多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数千万人的温饱问题被重新拉回国际焦点。战争带来的动荡,比当初任何一方预想的都更深远。 而乌克兰的代价,是实实在在的。三年下来,超过一半的基础设施被毁,经济产值跌去七成。1400万人流离失所,数百万家庭永远失去了亲人。 很多城市已经变成废墟,连电力、水源都成问题。就算明天停火,重建也得花上至少一万亿美元,这钱从哪来?靠贷款?靠抵押资源?乌克兰根本没底。 俄罗斯看似占了便宜,拿下大片土地,可经济同样被制裁拖得疲软。能源出口受限,卢布贬值,军费支出暴增,社会压力也不小。普京固然占到战术优势,但长期来看,这场战争也让俄罗斯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中美开战,中国沿海被炸咋整?戴旭上校一句话让大伙安心:中美真打起来,美国能把中国
【19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