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40岁的白兰花勾引宋霭龄23岁的儿子,在马尼拉成婚。宋霭龄气得浑身颤抖,结果白兰花用不到10年时间,让宋霭龄对她感恩戴德。 聊白兰花,就得先说说孔令侃。这位孔大少爷,是含着金汤匙里的金汤匙出生的。父亲孔祥熙,母亲宋霭龄,姨妈是宋美龄、宋庆龄,这背景,放眼整个民国都找不出第二个。 从小被宠上天,孔令侃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嚣张跋扈,是出了名的“混世魔王”。他在学校公然跟老师叫板,毕业后利用家族权力倒卖军火、炒外汇,赚得盆满钵满,生活奢靡至极。当时有句话形容他:“爹爹在朝为宰相,人人称我小霸王”。 这种人,你指望他按部就班娶个名门闺秀?不可能。他偏偏看上了母亲的牌搭子,那个成熟妩媚、眼角眉梢都是风情的白兰花。 白兰花可不是什么傻白甜。她能在龙蛇混杂的上海滩站稳脚跟,从底层爬到上流社会的牌桌上,靠的绝不仅仅是脸蛋。她最厉害的,是那双看透人心的眼睛和滴水不漏的手段。 在牌桌上,她从不抢宋霭龄的风头,输了钱笑呵呵地说“给夫人添茶钱了”,赢了也只是淡淡一笑。她知道宋霭龄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总能不着痕跡地把人哄得开开心心。孔令侃这样的年轻公子哥,哪见过这种段位的女人?三下五除二,魂儿就被勾走了。 他们的恋情是地下的,毕竟一个是豪门阔少,一个是有夫之夫。但孔令侃是谁?他想要的东西,就没有得不到的。1939年,他借着去哈佛留学的名义,直接把白兰花带上船,半路在马尼拉就办了婚礼,先斩后奏。 他算准了,凭着母亲对他的宠爱,生米煮成熟饭,家里人最后总会妥协。但他低估了宋霭龄的愤怒,也高估了爱情在豪门利益面前的分量。 婚后的日子,并不好过。宋霭龄直接断了孔令侃的经济来源,想用釜底抽薪这招逼他们离婚。孔家的门,白兰花连边都摸不着。 这时候,要是换个普通女人,可能早就哭哭啼啼,要么闹分手,要么埋怨男人没本事了。但白兰花没有。她很清楚,想进孔家的门,光靠孔令侃的爱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得证明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能给这个家族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机会很快就来了。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马尼拉。当时孔令侃因为生意上的事,正好被困在那里,成了日军重点搜捕的对象。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白兰花展现出了惊人的胆识和智慧。她临危不乱,先是找了个极其隐蔽的地方把孔令侃藏好。然后自己一个人面对闯进家门的日本兵,脸上堆着笑,不卑不亢地用流利的英语和对方周旋。她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金条和珠宝,谎称丈夫早就跑了,自己只是个被抛弃的妇人。 日本人看她一个弱女子,又贪图财物,竟然真的信了。白兰花不仅保全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她保住了孔令侃的命,也保住了孔家在海外的大量资产和重要文件。 消息传回重庆,宋霭龄和孔祥熙听完,半天没说话。他们心里明白,这事要是换成家里任何一个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别说救人了,自己不吓晕过去就算好的。 从那一刻起,宋霭龄心里的坚冰,开始融化了。她第一次意识到,这个出身不好的儿媳妇,好像……还真有点本事。 如果说马尼拉救夫是敲门砖,那之后白兰花所做的一切,就是为自己铺就了一条通往孔家权力中心的红地毯。 抗战胜利后,孔令侃在上海创办了扬子公司。白兰花凭借自己多年在社交场上积累的人脉和对商业的敏锐嗅觉,成了孔令侃最重要的左膀右臂。她不像宋霭龄那样强势,而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孔令侃打理公司内外。对外,她长袖善舞,为扬子公司拉拢了无数政商关系;对内,她把公司上下管理得井井有条。 孔令侃那个“混世魔王”的脾气,也只有白兰花降得住。在她的影响下,孔令侃慢慢收敛了锋芒,变得越来越成熟稳重。 宋霭龄全都看在眼里。儿子变得上进了,家族生意蒸蒸日上,这一切都离不开这个儿媳妇的功劳。更让她舒心的是,白兰花从不恃宠而骄,在她面前永远是恭恭敬敬,把她这个婆婆伺候得无微不至。 1949年,风云突变,孔家仓皇迁往美国。豪门倾覆,昔日风光不再,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又是白兰花站了出来,她迅速适应了新环境,凭借自己精明的理财头脑,开始在美国投资房地产和股市,将孔家转移出来的资产打理得有声有色,甚至实现了增值。 在孔家其他人还沉浸在失落和迷茫中时,白兰花已经撑起了这个家族在异国他乡的经济命脉。 到了晚年,宋霭龄的身体越来越差。守在她病床前的,不是女儿,而是这个她曾经最看不起的儿媳妇白兰花。喂饭、擦身、按摩,白兰花做得比谁都细致。据说,宋霭龄临终前,拉着白兰花的手,老泪纵横,把许多家族最重要的事务都托付给了她。 那一刻,所有的怨恨、偏见都烟消云散了。宋霭龄终于明白,一个女人的价值,从来不取决于她的出身和过去,而在于她在关键时刻,能不能扛得起事,护得住家。
蒋介石私生活有多混乱?贴身秘书晚年才敢说破,宋美龄的做法绝了。蒋介石天性风流,虽
【6评论】【5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