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飞行员出事故成功跳伞活下来后,部队还会让他再飞吗?就这么说,不是让不让飞,而是求着哄着飞行员接着飞。 这话可不是夸张,里头藏着国家花大钱、费大劲的门道。您知道培养一个能开歼-20这种先进战机的飞行员得花多少钱吗?说出来能吓一跳——比买一架战机还贵,足足好几个亿呢!而且这不是花钱就能搞定的,还得熬时间,从报名到能独立执行任务,前前后后得十年光景。 光选拔这一关就筛掉了绝大多数人,每年几十万人报名,最后能选上的也就三百来个,淘汰率比99.9%还高,比中彩票头奖都难。身高体重得达标,视力要好到能看清远处的小斑点,连血压波动、心理抗压能力都有近百项检测,哪项不过关都得被刷下来。 好不容易选上了,还得一关关熬训练。先学四年航空理论,练体能、学跳伞,这一步国家就得花上百万。接着上初级教练机,每小时飞行成本就十万块,得飞够三百小时才合格;再换高级教练机,一小时成本涨到二十五万,又得飞两百小时;最后到和实战战机一样的教练机,一小时五十万,至少得飞五百小时。 这还没算燃油、维护、演习的开销,随便一次实战演习就得花上千万。您想啊,花了这么多钱、等了这么多年,才培养出一个能驾战机上天的人才,怎么可能因为一次事故就放弃? 更金贵的是飞行员的经验。就说南部战区那个叫王建东的飞行员,去年训练时飞机被鸟撞了,发动机突然停了,他在短短三十七秒里三次转方向,就为了避开底下的居民区,最后离地面才七十多米高的时候才跳伞,硬是保住了老百姓的性命。 这种经历过生死考验的飞行员,对特情的判断、应急的反应,比书本上学来的管用一万倍。美军都做过统计,有经验的老飞行员在空战里的存活率,比新手高出四倍还多。要是因为一次事故就让他停飞,那之前十年的培养、几个亿的投入,还有他脑子里攒下的实战经验,不就全白费了? 可能有人要问了,招飞的时候身上有疤都不让过,怎么事故受伤留疤了反而能飞?这可不是双标,是有讲究的。招飞时怕疤痕,是因为战机超音速飞行时,飞行员要承受好几倍体重的压力,没经过训练的人,疤痕可能在高空低压下裂开出血。但现役飞行员不一样,他们有专门的抗荷服能抵消压力,座舱里气压也是恒定的,根本不用担心疤痕出问题。 就算有疤痕,部队还会用激光祛疤、生物凝胶这些技术,把疤痕处理得更柔韧,和正常皮肤差不多结实,而且定期体检盯着疤痕状态,有异常马上处理。就像歼-15飞行员曹先建,坠机受伤手术后留了疤,照样通过检查重返蓝天,这就是技术在兜底。 至于“求着哄着”,其实是部队把飞行员当宝贝疼的实在做法。王建东跳伞后,部队专门给他配了副旅长当训练搭档,量身订做了恢复计划,从长跑、力量训练到模拟机练习,一个环节都不落下,就怕他状态跟不上。 要是飞行员心里有阴影不敢飞,还有专门的心理医生疏导,陪着聊想法、做放松训练,帮着重建信心。毕竟飞行员是活人,不是机器,受过惊吓难免有顾虑,部队得顺着性子来,慢慢帮他找回手感。 反观美国那边,也一样把老飞行员当宝贝。他们培养舰载机飞行员虽然周期比我们短点,但也得三年半,就算放宽标准招程序员、工程师来学,也得经过层层淘汰。他们自己都算过账,有经验的飞行员能让航母战斗群的作战强度提升一大截,所以就算挖空心思也得留住人。 说到底,战机坏了能再造,钱没了能再赚,但飞行员的经验和国家多年的投入,是没法轻易替代的。招飞时挑三拣四,是为了一开始就选最靠谱的苗子;事故后全力挽留,是珍惜已经打磨好的“钻石”。 那些“求着哄着”的背后,是对人才的尊重,更是对国家安全的负责。所以说,只要飞行员身体没问题、自己愿意飞,部队肯定会想尽办法让他重返蓝天,这可不是客套话,是实实在在的账本和安全账算出来的结果。
战机飞行员出事故成功跳伞活下来后,部队还会让他再飞吗?就这么说,不是让不让飞,而
史之春
2025-10-18 12:45: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