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为什么在空战时不先打掉对方的预警机?这么说吧,想打落预警机几乎是做梦,导弹打过去根本近不了身。 经常有人问,空战里为啥不先把对方的预警机干下来?毕竟那玩意儿是敌军的 “空中大脑”,没了它对方战机不就成 “睁眼瞎” 了?但真打起来你就知道,这想法跟做梦差不多,导弹连它的边都摸不着。 预警机看着笨笨的,飞得也不算快,但它在空战体系里的作用没人能替。就拿美国的 E-3 “望楼” 来说,它的雷达能扫到 400 公里外的目标,同时盯着 600 多个空中和地面目标,还能直接指挥十几架战机打配合。 中国的空警 - 500 更厉害,用了数字阵列雷达,探测距离和抗干扰能力比老款提升一大截,连隐身战机都能扒层皮。可你想动它,得先闯过好几道 “生死关”。 最外层的防御就是护航战机,相当于预警机的 “贴身保镖”。这些战机隐身性能好,雷达探测距离远,能提前发现冲着预警机来的导弹或战机。 去年美军搞过一次演习,两架 F-22 在预警机 300 公里外就拦住了模拟攻击的 “敌方” 战机,连靠近的机会都没给。 而且这些护航机不是瞎转悠,它们跟预警机靠数据链实时通信息,预警机相当于给它们开了 “上帝视角”,哪里有威胁提前就知道。 就算突破了护航机,预警机自身的 “护身法宝” 也不好惹。它身上装的电子战系统能干扰敌方雷达和导弹的制导信号。 比如空警 - 500 的电子干扰设备,能让敌方雷达的探测范围缩水 70% 到 80%,导弹打过来就跟没头苍蝇似的。 美军的 E-3 还能释放箔条和红外干扰弹,前者骗雷达制导导弹,后者骗红外制导导弹,双保险之下,导弹想命中比中彩票还难。 更关键的是,预警机根本不往前线凑,它待的地方叫 “安全空域”,离战场至少 500 公里远。你知道现在主流的空空导弹射程有多远吗? 美国的 AIM-120D 最大射程 160 公里,中国的 PL-15 能到 200 公里,就算是俄罗斯最厉害的 R-77-1,也才刚过 150 公里。 这意味着你的导弹还没飞一半,燃料就烧完了,连预警机的影子都看不到。有人说不是有超远程导弹吗? 比如传说中的中国霹雳 - XX,射程能到 800 公里,速度 6 马赫。但这导弹也有短板,飞行时需要卫星或战机中途引导,预警机一旦发现导弹过来,会立刻指挥周边部队干扰引导信号,导弹要么飞偏,要么被护航机拦截。 退一万步说,就算你运气好真把预警机打下来了,代价也大到承受不起。为了打一架预警机,你可能得派十几架战机护航,还得动用电子战飞机干扰,这样一来,你正面战场的兵力就被分散了。 敌方正好趁机打你的漏洞,比如攻击你的地面部队或加油机。而且现在各国都有备用预警机,一架被打下来,另一架很快就能补上来,数据还能通过作战网络实时共享,根本不会让整个体系瘫痪。 就像俄乌冲突里,乌克兰去年宣称击落了俄罗斯的 A-50 预警机,但后来才知道,那是俄罗斯的 A-50 在低空执行特殊任务时被偷袭的,属于意外情况。没过几天,俄罗斯另一架 A-50 就重新上岗,对乌克兰的战机和导弹依旧能精准探测。 其实打空战跟下象棋一样,不能光盯着对方的 “帅”,得一步步瓦解对方的防御。现在更有效的办法是用电子战飞机干扰预警机的信号,让它变成 “聋子瞎子”,或者先打掉对方的加油机、侦察机,断了预警机的支援,最后再找机会收拾它。 现代空战早就不是单一武器的对决了,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较量,谁的体系更完善、配合更默契,谁就能占据上风。 与其盯着这个难啃的 “硬骨头”,不如先把对方的 “手脚” 打断,等对方失去支援后,再收拾预警机就容易多了。这就是现代空战的逻辑,不追求一步到位,而是循序渐进,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中国预警机“空警-500”为何被称为“空中帅府”?)
中国武器下一个需要实战检验的,很可能就是能不能击落美国的F-35隐身战机,眼下来
【6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