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缓和背后:中国“稀土牌”有多狠?10月新规一落地,国际社会直接懵了,连特朗普的反应都比北京预想的要“急吼吼”,活脱脱上演了一出“嘴上硬气、身体诚实”的戏码。 全球稀土产业链里,中国70%的开采量、90%的精炼产能,换句话说,全世界要造高科技产品,十有八九得看中国的脸色。 别觉得这数据太虚,看看美军的装备就懂了:一架F-35战斗机得吞掉417公斤稀土,差不多是3个成年男人的体重;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更夸张,要啃掉4吨,相当于把一辆SUV熔了塞进去。 美国军方自己都承认,三分之二的关键武器部件,缺了中国稀土就是一堆废铁。 之前美国喊着“供应链脱钩”,折腾了两年在亚利桑那建稀土厂,结果发现连最基础的冶炼设备都得从中国买,好不容易买到设备,没中国技术员调试,机器愣是转不起来。 AdvancedMagnetLab的总裁后来吐槽:“我们像攒乐高似的拼工厂,最后发现少了中国那几块关键积木,啥用没有”。 也正因为稀土这么“续命”,中国10月的新规才会让国际社会集体“倒吸凉气”。 这次可不是简单调配额,而是直接给全球稀土贸易装了个“智能阀门”:国外工厂生产的零件,只要中国稀土占比超0.1%,再出口就得先拿中国的“通行证”;从开采到磁材制造的全套技术,没批准一律不准外流,连生产线维护的技术都卡得死死的。 更狠的是用途管控——明确说了给军事用户的申请“原则上不批”,14纳米以下芯片要用的稀土,得一案一审慢慢磨。 之前有境外公司靠伪造“民用标签”把稀土弄去造导弹零件,现在这套彻底玩不转了,从源头就把漏洞堵得严严实实。 有外媒算了笔账,新规落地后,全球稀土供应链的响应速度至少慢了30%,那些靠中国稀土吃饭的企业,差点没急哭。 最有意思的还是特朗普的反应,简直比北京预想的还“上头”。 这位前总统凌晨三点就在社交媒体上喊,说中国“把资源当武器用”,还逼着美国商务部赶紧跟中方对接。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美国企业逼得紧——通用、福特这些车企,眼看着新能源汽车的稀土磁体要断供,赶紧组团去白宫游说,毕竟少了中国稀土,他们的电动车生产线就得停摆,一天损失就是几千万美元。 结果没几天,这些车企的供应商就拿到了中方的临时出口许可,相当于给美国递了个台阶。 你看这波操作,美国那些喊“脱钩”的政客,脸打得比谁都响——嘴上喊着“不依赖中国”,转头就为了稀土跟中方低头,毕竟没人愿意跟自家产业的饭碗过不去。 但别以为中国这是要把路走死,恰恰是这种“张弛有度”,才让谈判有了回旋空间。 新规看着严,但5月份稀土出口量反而比上月涨了23%,创了一年来的新高;6月份对美国的稀土磁体出口更夸张,直接飙了660%——上个月卖1吨,这个月就卖7.6吨。 宝马、大众这些合规的车企,早就拿到了“通行证”;江西金力永磁也公开说,拿到了对美出口许可。 这意思很明确:只要不把稀土用在歪门邪道上,正常贸易该做还做。 就像之前伦敦经贸谈判,中美能原则上达成框架,本质上就是摸透了这个逻辑——美国需要中国的稀土稳住高端制造,中国也能通过合规贸易换得发展空间,这种“谁也离不开谁”的局面,可比单纯的对抗实在多了。 而且中国搞稀土管制,根本不是“一时兴起”,早有铺垫。 江西赣州当年靠无序开采稀土,赚了64亿,结果后续环境治理费花了380亿——相当于赚1块钱,要花6块钱收拾烂摊子,农田污染得没法耕种,村民连干净水都喝不上。 这种赔本买卖,自然不能再做。 从2011年出台政策保护开采,到2024年颁布《稀土管理条例》,再到2025年的新规升级,这是十几年磨一剑的系统工程,既保护自己的资源,也给全球供应链立规矩。 现在国际社会慢慢看明白了,中国不是要“卡脖子”,而是要管得更规范——就连欧盟都在催着跟中方建绿色通道,毕竟没人想跟稀土这种“工业维生素”过不去。 这么一看,中美经贸谈判的回旋空间就很清晰了:美国拿芯片、关税当筹码,中国用稀土、产业链反制,双方手里都有牌,但谁也不敢真把牌打烂。 特朗普的急反应,恰恰说明中国这张“稀土牌”打到了要害上;而中方既没彻底封死出口,又守住了安全底线,这种分寸感,让谈判有了进退的余地。 毕竟真闹僵了,美国的战斗机少了稀土飞不起来,中国的产业链也得受点影响,这种“双输”的局面,谁都不想看到。 所以外媒说的“缓和信号”,本质上就是双方在“互相卡脖子”的现实里,找到了最务实的相处方式——与其对着干,不如坐下来谈,毕竟生意还得继续做,日子还得过。
稀土只是前戏,美国学者:中方还有一张王牌没打,特朗普无能为力一场新的中美贸易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