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沿线的重点城市远不如长江沿线来得更多更密集,仅以万亿GDP的指标来看,黄河沿线只有西安、郑州、济南3座,远不如长江沿线的14座,而从发展前景来看,3座城市各有偏重,西安强在科创策源,济南偏重生态转化,郑州稳坐枢纽升级,短时间内都没有迈上2万亿的可能,将在未来5年间好好打磨发展质量。 3座城市与黄河的地理关联 于黄河,济南、郑州、西安3座城市都有各自的战略价值所在。 济南位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黄河济南段年均径流量约 220 亿立方米。顶层设计明确将其定位为沿黄九省省会中唯一的 “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从而肩负着统筹流域生态保护与开发发展的重任。 郑州有着更深的黄河印记,是黄河中游与下游的过渡节点,也是流域水资源调配的关键枢纽,水利部黄河委员会就在郑州。作为亚洲最大铁路枢纽之一,郑州的米字型高铁网络和黄河生态廊道相融。 西安位于黄河最大支流渭河上游核心区,渭河生态带建设既带动了周边土地升值35%以上,成为西安城市扩张的绿色轴线,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贡献良多。 水资源调配,是3座城市的幸运 其实,黄河沿线的省会城市、重点城市,还有兰州、银川、洛阳、太原等,但都未能站上万亿GDP(青岛、烟台等不属于黄河城市)。2024年,黄河流域以32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占据全国25.4%的份额,同时期长江经济带仅14座万亿GDP城市的经济总量就达62.8万亿元,占全国46.5%份额。 以西安、郑州、济南3城为引领,其他城市跟随,黄河流域有望获得更高的份额。但核心问题在于水资源,黄河流域90%的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不少城市的产业经济发展。而3座万亿GDP城市可以说是幸运的,都通过跨区域调水,比如济南引黄济青、郑州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等,较好满足了工业用水需求。 黄河通航里程远不如长江,郑州、济南、西安通过铁路枢纽建设很好的弥补了水运方面的缺陷,尤其是西安,中欧班列2024年开行数量同比增长达45%以上。但即便如此,3座城市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是明显高于长江流域的各个重点城市。 产业升级的短板,都有待补强 与长江经济带的万亿GDP城市大都已在先进制造业方面普遍发力不同,黄河3城的产业升级还在早期进行时。郑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强劲,但对富士康的依赖度还未降到合理的程度,济南的传统装备制造业亟待进一步转型提升,西安航天产业有领先优势,但规模还需扩容。 2024年,黄河流域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为18.3%,高于长江流域,但两大流域的基数差距,实在过于明显。 政策红利的稍显滞后一定程度上对黄河3城不利。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历经演变,已有非常成熟的协同机制,黄河城市在这方面仍显散乱。 3城竞速,郑州总量领先,西安增速优势,济南多项居中 3座城市的发展差别并不大。从2024年的数据来看,总量上郑州领先,西安增速领跑3城。西安的税收占比在3城里领先,郑州的财政总量最高,但非税收入占比为26.3%,比较依赖土地出让等一次性收入。西安是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高等教育位居全国前5。济南的各项数据在3城里位居中游的时候较多,人口虽增量不错但未达千万,所幸创新要素密度是3城里最高的。 规上工业方面,西安高技术制造业领跑3城,新能源汽车产业表现尤为出色。依赖富士康的郑州数据尚可,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有较好表现。 西安的优势在于硬科技领域底蕴深厚,在航空航天、新能源、光子芯片等产业领域都表现不俗。2024年,西安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800亿元,科创转化效率也位居西部第一。 郑州有着稳定的制造业底盘,汽车与电子信息两大产业贡献了42%的规上工业增加值,正在加速布局的新型储能产业有望成为下一个新爆点。郑州的问题是,在核心技术研发有待加强,虽然2024 年其专利授权量超过 12 万件,但发明专利占比仅 为18%。 济南仍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三大产业领域并行,在多个重点项目投产后,济南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5.8%。一门心思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济南,或许在后续才有惊艳表现。 短期来看,郑州实现领跑,济南稳定追赶;中期对比,西安爆发性强,济南仍显稳进;再看长期发展潜力,从高到低分别是西安、济南、郑州。 西安强的是科创底蕴和人口活力,济南有生态优势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经验,郑州虽然总量领先一步,但在产业链的高端化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上若再不发力,有被超越的可能。
速看,郑州东部再现四小龙!郑州东部未来将依托郑州航空港区的扩区完成、郑州经开区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