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产业下行压力增大,去内卷化能否奏效?

数据读城 2025-10-02 09:20:42

中国茶产业面临下行压力,连续数年业绩表现欠佳,推行“去内卷化”被视为扭转该领域不利局面的希望。 茶产业基本盘表现如何 2024年,全国茶园面积保持稳定,超过5000亩茶园遍布各省市区。干毛茶总产量达345万吨,总产值3345亿元。内销总量近250万吨,总额达3400亿元。出口量为36.5万吨左右,出口额超过14亿美元。新式茶饮成为重要增长极,市场规模近1500亿元,年消耗原叶茶超过30万吨,国内门店总量超50万家,海外门店数量超万家。​ 全国18个主要产茶省份,拥有近500个区域公用品牌、300多个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且多为初级形态,附加值较低,大部分主要茶产区的茶叶深加工技术有原地踏步的迹象,因而陷入同质化困境,也导致部分产区茶农的“增产不增收”现象愈发严重。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推广,未能随着茶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而予以跟进,特别是新茶饮产品的原料标准与工艺标准都较为混乱,未能实现规范化。​ 内销和出口的待解问题​ 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但结构逐渐失衡。茶企普遍开打价格战,习惯以低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这导致利润更多向头部茶企集中,中小茶企的境遇愈发艰难。新式茶饮是近年来的增量担当,但多数新式茶饮的创新产品昙花一现,不能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消费端的分化更加严重,大部分茶企为迎合高端市场打出的文化牌,效果未达预期,大众市场上低价茶产品泛滥,导致品牌粘性欠缺。​ 出口表现不愠不火,好在跨境电商为茶产品的出口带来新机遇,连续两年贡献了不俗的销量。​用于出口的茶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始终存在,在海外高端市场表现平平,占比高达7成的初级茶产品出口获利不多。并且,我国至今未有足够分量的国际知名茶品牌,与茶文化、茶产业大国的形象不匹配。 中国茶行业是否遭遇内卷​ 茶行业已陷入事实上的深度内卷局面。价格内卷最为突出,部分茶企为抢占市场,以品质缩水为代价压低价格,导致消费者无所适从并逐渐有观望情绪,不愿被“低价、低质”所累。规模内卷已发展至各个细分赛道,茶企普遍倾向于先追求门店数量增长,新茶饮领域尤其严重,至今未完全从开店竞赛中脱身,忽视了单店盈利与用户体验。​ 创新也因过度内卷变为内耗,多数打着创新招牌的茶产品只是原料的简单搭配调整,比如一度流行的茶味啤酒,其实并没有多少技术上的突破,消费者对其迅速由惊喜转为平淡。内卷也造成茶文化传播的浅层化趋势加重,不少品牌将茶文化推广简化为古风包装,造成审美疲劳与争议,品牌形象难以真正出圈。 中国茶行业如何去内卷化​ 茶企应以品质+创新构建起护城河,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对茶园实现种植到仓储的全管控、可溯源,以此夯实产品品质,同时真正推动以特色茶文化赋能品牌形象。​ 在行业层面,由相关协会统筹产区资源,避免区域品牌同质化,破解地理标志产品附加值低的难题。​同时,发布行业数据与路线图,引导资源流向创新领域,设立茶产业创新中心,攻关深加工与供应链技术,推动建立专利共享池,降低创新成本。推行碳标签制度,试点企业认证,对接国际绿色标准。​

0 阅读:2
数据读城

数据读城

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