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国民党党主席的第二场辩论,各位参选人分别就九二共识,是否支持统一进行表态。其中罗智强表示,他的主张是我们是台湾人,我是中国人,我的中国是“中华民国”。罗智强称,九二共识就是一中各表。他尊重对岸的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岸也应该尊重我们的中国是“中华民国”。而统一问题,罗智强表示,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 罗智强算是表态最“周全”的一个。他站在台上说得斩钉截铁,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但这个“中国”的定义,立马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他直言自己的中国是“中华民国”,把“九二共识”直接等同于“一中各表”。 罗智强的逻辑很清晰,他尊重对岸的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但话锋一转,他话里话外都在要求对岸反过来尊重他们的“中华民国”。至于大家最关心的统一问题,他轻飘飘一句“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直接把这个核心议题踢出了当下的讨论范畴。 紧接着蔡志弘的表态,更像是给罗智强的说法打了个补丁。他没绕弯子,上来就咬定“九二共识”就是“一中各表”。为了增加说服力,他还特意拉上马英九时期做背书,强调当年的政策基调便是如此。 蔡志弘的发言不长,但态度很明确,他完全回避了对统一议题的正面回应,只靠着“一中各表”这个说法撑场面,仿佛只要把这五个字摆出来,就能模糊所有关键分歧。 郝龙斌的表态则更耐人寻味。他跟罗智强、蔡志弘站在了同一阵营,同样宣称“九二共识”是“一中各表”。但他比前两者走得更远,整场发言里压根没提“我是中国人”这句话。 郝龙斌把重点放在了对大陆的要求上,他明确提出要对岸承认“中华民国”,还强调双方必须以“对等、尊重”的方式打交道。对于统一,他直接抛出“维持现状”的论调,还声称统一和独立都不是岛内主流民意,用这种说法给自己的回避找足了借口。 这几位参选人像是约好了一样,集体把“九二共识”窄化成“一中各表”,完全无视了这个共识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核心意涵。当年洪秀柱担任党主席时,还在力推“以和平政纲对抗‘台独’党纲”,积极探讨签署和平协议的可能性,如今这份担当在这场辩论里几乎消失殆尽。 更讽刺的是,首场辩论时张亚中就明确表态,若当选将恢复“国统纲领”,推动统一。可到了第二场辩论,除他之外的参选人集体对统一议题缄口不言,这种对比足以说明国民党内部在两岸路线上的撕裂。 要知道,国民党一直宣称自己是两岸和平的维护者。但这场辩论暴露的真相是,他们所谓的“维护和平”,不过是回避核心问题的托词。他们嘴上喊着“一中各表”,实则在模糊一个中国原则,用“维持现状”拖延时间,本质上跟“台独”势力的“缓独”路线只有一步之遥。 这种表态带来的后果其实很严重。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的核心从来不是“各表”,而是“一中”。这些参选人故意放大“各表”的分量,弱化“一中”的核心,无疑会侵蚀两岸和平发展的根基。 当年洪秀柱还在强调,国民党要为两岸和平制度化负起责任,可现在这些参选人连承认“中国人”身份、直面统一议题的勇气都没有。他们害怕触碰核心问题,只想靠着模糊表述讨好岛内部分民意,却忘了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中本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张亚中的存在,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其他参选人在两岸议题上的怯懦。他坚持推动统一的表态,与其他人的回避形成鲜明对比,也让这场辩论的荒诞感愈发强烈——一个号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政党,其主席参选人里竟只有一人敢谈统一。 这场辩论彻底撕下了国民党在两岸政策上的伪装。他们把“九二共识”变成了回避统一的挡箭牌,用“很久以后”“维持现状”这样的说法敷衍了事。可两岸关系的发展从不会等人,回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两岸之间的分歧越来越深。 当年连战与胡锦涛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时,国民党还带着推动两岸关系前进的决心。如今这场辩论里的表态,却只剩下投机和回避。这样的国民党,显然已经承担不起维护两岸和平、推动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官方信源:海峡网《国民党主席选举首场辩论 “我是中国人”成主旋律》
我们没有提九二共识,岛内觉察出不同寻常的信息!10月2日,根据岛内媒体报道,“陆
【39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