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9月27日写道:“ 要想制造最先进的芯片,就离不开ASML的光刻机。而后者的核心元件则是德国蔡司生产的精密镜片。千方百计要遏制中国芯片行业发展的美国,能否施压德国蔡司断供中国来实现其目标?” 要搞懂这事儿的分量,得先扒清楚蔡司在芯片江湖的地位。现在全球要造最先进的芯片,绕不开荷兰ASML的EUV光刻机。这机器就是芯片制造的“神笔”,能在硅片上画出比头发丝细4000倍的电路。 但ASML这杆“神笔”的笔尖,攥在蔡司手里。蔡司生产的精密镜片组,是EUV光刻机的核心心脏。其多层膜反射镜的精度高得离谱,欧洲专利局有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镜面面积放大到德国国土那么大,它的表面起伏都不超过1毫米。 没有这组镜片,ASML的光刻机就是一堆废铁。自打1968年蔡司开始涉足半导体镜头,这五十多年里,它硬生生把芯片制程尺寸缩小了三个量级。现在全球大概80%的微芯片,都是用带蔡司光学系统的设备造出来的。 这就不难理解,美国为啥会盯上蔡司。美国想遏制中国芯片发展,最直接的招就是卡脖子,而蔡司手里的镜片,就是最关键的那道“闸门”。只要蔡司断供,中国想买ASML的高端光刻机,基本就是白搭。 但美国的算盘,恐怕没那么容易打响。蔡司不是美国企业,它背后是德国的产业利益和百年基业。蔡司2019年就跟ASML绑在了一起,ASML花10亿欧元买下它半导体子公司24.9%的股份,还砸了好几亿欧元支持它研发。 这种深度绑定,让蔡司的每一步都得算清楚利弊。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已成了蔡司的“钱袋子”。蔡司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谢磊说过,中国市场占蔡司全球业务的比例已经从第一届进博会时的10%涨到了20%,中国早就成了蔡司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蔡司在华布局有多深?它在中国建了22个生产和研发中心,雇了近7000名员工。苏州基地生产的显微镜,直接销往全球;上海基地造的检测设备,也在供应整个亚太区。就在今年,蔡司还明确要把电子行业业务单元总部放在中国。 断供中国?等于蔡司要自砍一条最粗的腿。这种损失,不是美国几句施压就能弥补的。更何况,德国政府也不会坐视不管。芯片产业链是全球分工的结果,ASML的光刻机里,既有瑞典的轴承,也有美国的光栅,本就不是哪一国能独吞的生意。 美国自己也尝过产业链反噬的苦果。之前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结果苹果手机成本差点飙升91%,分析师直接警告说美国科技产业可能倒退十年。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儿,德国企业看得门儿清。 蔡司更清楚,中国市场不只是卖货的地方,还是创新的策源地。它在上海、苏州、广州建了四个创新中心,聚集了200多个研发人才。现在中国团队研发、中国制造的光学仪器,都已经能拿到欧洲去卖了。 而且中国芯片产业也不是坐以待毙。虽然高端EUV光刻机暂时卡脖子,但国内一直在攻克相关技术。蔡司的技术壁垒是百年沉淀的结果,但中国供应链的进步速度,也让蔡司不敢轻视。谢磊就坦言,中国供应链的品质和创新能力,这些年提升得非常快。 更有意思的是,蔡司的业务早就不全靠半导体。医疗技术、视力保健这些板块在中国增长迅猛,去年疫情期间,蔡司中国还实现了15%的增长,硬生生从美国手里抢下全球第一市场的宝座。半导体业务虽重要,但真没必要为了它赌上整个中国市场。 美国想施压蔡司,还得跨过德国政府这道坎。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最清楚产业链自主的重要性。让德国企业放弃中国市场去配合美国的霸权,等于让德国制造业自断臂膀,这种赔本买卖,德国政府不会轻易答应。 再说了,蔡司的技术迭代也离不开市场驱动。高数值孔径极紫外光刻技术这种下一代技术,需要持续的巨额投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本身就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失去中国市场的反馈,蔡司的研发步伐都可能慢下来。 现在的情况很明显,蔡司就站在一个两难的十字路口。一边是美国的政治施压,一边是中国市场的巨大诱惑和深度绑定。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场博弈的天平早就偏向了中国。 毕竟生意场上,利益永远比政治口号实在。蔡司百年基业能传到今天,靠的不是跟风站队,而是对市场的清醒判断。美国想拿蔡司当枪使,大概率是打错了算盘。 这事儿说到底,还是印证了那个道理:全球产业链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靠施压一家企业就打断整个产业链,不仅不现实,更会反噬自身。蔡司心里门儿清,真断供中国,受损的绝不止是中国芯片产业。 官方信源:新华网《(第七届进博会)蔡司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谢磊:推动更多新质生产力创新成果落地》
德国之声9月27日写道:“要想制造最先进的芯片,就离不开ASML的光刻机。而后
史鉴奇谈
2025-10-02 13:01:34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