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表示失望,因为在申办名单上,不见中国的身影,上海、成都、广州,这三座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大城市,这一次,齐齐选择了沉默。 国际奥委会说到底是没摸清中国城市的心思,现在的上海、成都、广州早不是二十年前只想着“露脸”的状态了,账本算得门儿清,自然不会轻易接下这个看似风光的担子。 2008年北京奥运会确实让世界见识了中国的办赛能力,但那场盛会背后的成本账,早成了后来者的教科书,光是鸟巢那座标志性场馆,造价就高达35.96亿元,建成后每年的基本运行维护费得8000万,再加上近1亿的固定资产折旧,这笔钱扔进去连个响都未必听得真切。 北京国资公司后来披露,鸟巢三年多也就办了61场活动,靠门票撑着的收入结构根本经不起折腾,水立方就算做得不错,2011年自营收入8800万,到头来连能耗、维护这些成本都没盖住,还得靠政府补贴填窟窿。 这种“花钱买热闹”的事儿,国际上的前车之鉴更是一抓一大把。东京奥运会算是把“烧钱”俩字刻在了市民心坎里,日本政府和东京都砸进去的税金分摊到每个人头上,东京市民每人要多掏10万多日元,一个四口之家就得承担近2.5万人民币,搞得网友集体喊着“还钱”。 更讽刺的是里约奥运会,花46亿美元建的场馆,赛后没几年就成了废墟:马拉卡纳体育场7000个座椅被盗,草坪光秃秃的,流浪猫在垃圾堆里找吃的;曾经见证菲尔普斯夺金的泳池,池水变成了橙色,飘着昆虫尸体,天花板破洞能掉渣,安全隐患一大堆。 这些例子摆着,上海、成都、广州的管理者不可能看不见,花几十上百亿建一堆“一次性场馆”,赛后要么闲置要么贴钱维护,这笔买卖太亏了。 再说场馆建设这事儿,几乎是个必超支的“无底洞”。雅典奥运会场馆实际支出比预算高出30%到50%,北京顺义那个水上公园,建的时候比国际奥委会的标准多花了近一倍的钱,结果现在几乎荒废,成了没人管的“大池塘”。 悉尼奥运会更夸张,奥运公园一年运营支出1.39亿澳元,收入才5443万,光一年就亏8539万,闲置三年都没人愿意接盘。 现在国际奥委会虽说改了规则,说要灵活节俭,还能多个城市联合办,但布里斯班能拿下2032年主办权,靠的是84%的现有场馆和早就规划好的遗产方案,中国这三座城市就算联合申办,真要新建场馆,成本只会往上走不会往下掉。 上海的地皮寸土寸金,成都、广州的城建预算要掰成几瓣用在地铁、学校上,哪有闲钱砸在未必能用起来的奥运场馆上。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城市发展早就过了“靠奥运刷存在感”的阶段。2008年北京办奥运是为了让世界认识中国,现在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如泰山,成都的国际赛事IP越做越多,广州的外贸版图早就铺向全球,根本不用靠奥运会来证明什么。 相反,市民更关心的是老旧小区改造要花多少钱,新增的学校能收多少孩子,社区医院的设备能不能更新,这些实打实的民生投入,比建一座空荡荡的体育场管用多了。 国际奥委会或许觉得中国城市该“捧场”,但他们没看到现在的申办形势早就变了,愿意接盘的要么是想靠奥运造势的新兴经济体,要么是有特殊情结的国家,比如南非想办非洲首届奥运,印度莫迪喊着“不遗余力”申办,可这些国家未必算得清后续的麻烦账。 中国城市吃过见过,早就明白奥运不是“面子工程”,而是要算民生账、经济账的实在事儿。上海、成都、广州的沉默,不是怂了也不是没能力,而是把钱和精力花在刀刃上。 毕竟对市民来说,家门口的菜市场更方便、孩子上学更近、看病不用排长队,比遥远的奥运圣火实在多了,这种务实劲儿,才是真的对城市负责。
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表示失望,因为在申办名单上,不见中国的身影
兰亭说事
2025-10-01 11:43: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