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阿根廷经济崩得连卫生纸都抢,外债堆到2767亿美元,比索贬值400%像坐过山车。这时候中国出手签了个“以物换物”的协议:我们放350亿人民币在阿根廷,他们放等值比索在中国,两国直接用自家货币买卖。到期后账目清零,全程不用碰美元。 这份协议的具体做法是:中国把350亿人民币放在阿根廷,阿根廷把等值的比索放在中国,两国做生意直接用各自的货币结算,到期后把账目结清,整个过程不用使用美元。 别小看这个操作,对当时的阿根廷来说确实能解决大问题。2023年4月,阿根廷就宣布不用美元支付从中国进口的货物,当月就用人民币支付了10.4亿美元的商品货款,5月又继续用人民币支付了7.9到10亿美元的货款。 这样一来,阿根廷就不用消耗宝贵的美元储备,还能加快进口速度,超市里空掉的日用品慢慢能重新补上货。 更关键的是2023年6月,阿根廷直接用人民币加特别提款权,偿还了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27亿美元外债,把即将到期的外债成功兑付了。这是人民币第一次帮助其他国家偿还国际债务,打破了国际债务偿付大多依赖美元的情况。 协议带来的最明显变化是阿根廷的外汇储备开始增加。2023年11月,阿根廷的外汇储备跌到168亿美元的历史低点,眼看就要没钱可用,靠着货币互换节省下来的美元和出口情况好转,到2024年5月,外汇储备涨到了240亿美元。 虽然这个数额不算多,但至少不用每天担心还不上债务导致违约了。这背后离不开中阿贸易的支撑:中国是阿根廷最大的农产品买家,阿根廷80%的大豆都卖给了中国,还有牛肉、海鲜等主要出口产品。 2020到2022年,两国的贸易额从138.95亿美元增长到213.7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8%。阿根廷卖这些货物赚来的人民币,能直接用来买中国的机械、家电,不用先换成美元再交易,单是兑换货币的成本就省了不少。 但这份协议只能解决短期问题,没法彻底治根。阿根廷的经济问题早就积累了很久,已经很难解决:2023年,阿根廷的GDP下降了2%,是拉美地区下降幅度最大的国家;通胀率达到108.8%,排在全球第三,即使中央银行把利率调到97%,也没能压住通胀。 老百姓只能疯狂抢购物资存起来。更严重的是,阿根廷经济陷入了坏的循环:经济形势不好就大量印钱,印钱又导致比索贬值,比索贬值反过来让外债负担更重。 2023年12月新总统上台后,直接让比索贬值54%,官方汇率变成1美元兑800比索,黑市上甚至跌到1美元兑1080比索,物价也跟着翻倍,普通人的工资拿到手后很快就不值钱了。 就算中国通过协议给了阿根廷缓冲时间,阿根廷自身的产业结构还是老样子,出口主要靠农业。 2023年一场干旱就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出口,让经常项目从收入大于支出变成支出大于收入,逆差占GDP的3%,相当于家里主要的收入来源断了,光靠临时的资金周转根本不是长久办法。 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过阿根廷75亿美元的救助,但附加了很多苛刻条件:要求把财政赤字压缩到GDP的1.9%,必须削减工资、提高能源价格。 这引发老百姓多次抗议,相关政策根本推行不下去。新政府采取了“休克疗法”,削减补贴、精简政府部门,虽然逼着财政实现了盈余,外汇储备也稳住了,但引发了民众强烈不满,这种强硬的改革能不能持续还不好说。 对比来看,中国的协议没有附加这些苛刻条件,只是单纯给阿根廷争取了喘息的时间。但阿根廷要是不趁这个机会进行改变,等这段缓冲期过去,该面对的问题还是会出现。 毕竟2767亿美元的外债不是小数目,350亿人民币的互换额度只能帮阿根廷应对眼前的困难,填不上长期积累的经济漏洞,只有真正推进结构性改革,才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
美国打压成功?中国GDP降至美国的59%?全球老二的崛起被打断?2024年中国G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