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国军中将周磐在昆明被俘,并判处死刑,就在快要被枪毙时,他忽然想到,自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9-29 19:45:31

1950年,国军中将周磐在昆明被俘,并判处死刑,就在快要被枪毙时,他忽然想到,自己手中有救命符:他想用一个宝贝,换自己一条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19年春天,湖南桃源的农民艾清宴和家人在田里耕作,没想到锄头竟然碰到一件埋藏已久的青铜器,这个青铜器又大又重,身上布满了绿色锈斑,还雕刻着奇特花纹,乡下人哪里见过这东西?艾家一时没当回事,把它带回家当成存粮食的罐子,盖子则成了儿子的玩物,谁能想到,这样的“土疙瘩”,其实是商代晚期流传下来的国宝——皿方罍。   宝贝出土后的几年里,消息在附近村里慢慢传开,有眼光的古董商人石瑜璋闻讯赶来,一见之下眼睛都亮了,立马出价想买下这对“罍”,艾家虽然不懂行,但也觉得稀罕,没急着答应,石瑜璋很着急,只好先用高价买下了罍身,留了罍盖在家,艾家又拿盖子去找本地校长钟逢雨,希望能有人出主意,钟校长见多识广,也看出这盖子不简单,可惜没能及时出手,结果身与盖就这样分开,各自走上了不同的路。   古董商带着罍身去了长沙,之后这件宝物辗转流入了海外,而罍盖的命运也没好到哪去,当地驻军团长周磐听说了这事,动用了手里的权力,从钟逢雨那里把盖子弄到了自己手里,周磐后来成了国民党高官,官越做越大,但这方罍盖一直被他藏得紧紧的,有人说,周磐把这东西视作护身符,随身带着,甚至在战乱逃亡的时候都没有丢下。   说起周磐,他本是湖南人,早年考入保定军校,后来成为湘军的中层军官,年轻时,他还曾提拔过后来赫赫有名的彭德怀,可惜两人最终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周磐逐渐靠拢国民党阵营,官场沉浮中更看重个人利益,乱世之中,像他这样的人很多,很多人都觉得有点“宝贝”傍身可以带来好运。   到了1949年,国民党大势已去,周磐退守西南,最后在云南被解放军抓获,被捕后,他得知自己将在法庭上被判重刑,灵机一动,主动提出要上交藏在手里的青铜器罍盖,希望能以此换取宽大处理,文物专家赶到,打开他递交的樟木盒,所有人都被眼前的宝物惊住了,这只盖子雕工极其精美,花纹繁复,是商代青铜工艺的经典之作,专家们鉴定后,确认这是失踪多年的皿方罍盖子。   虽然周磐交出国宝,但他的罪行并未因此被赦免,1952年,他还是被判处死刑,至此,罍盖才终于回到政府手中,被湖南省博物馆收藏。   而罍身的遭遇更是充满波折,石瑜璋最早带到长沙,后来转手多次,最终流落到国外,一度被法国、美国、日本等多国收藏家收藏,每一次拍卖,都引发关注,有人甚至开出高价想要买回配对的盖子,但都未能如愿,罍身就这样在世界各地流转,成为中国青铜器流失海外的一个代表。   中国文博工作者一直没有停止追寻这只罍身的脚步,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博物馆的专家在日本发现了它的踪迹,却未能买回,2001年,罍身在纽约拍卖会上出现,价格高得惊人,最终被欧洲买家收入囊中,每一次消息传回国内,都让无数文物爱好者扼腕叹息。   直到2014年,机会终于降临,这一年,罍身再次出现在美国的佳士得拍卖会上,湖南方面高度重视,组织了专家、企业家、收藏家等多方人员前往纽约,准备全力竞购,为了确保无误,专家们还带去了用3D打印技术做成的罍盖模型,现场比对,证明了这罍身与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盖子正好配套,经过多轮谈判,终于以高价买回了这件流失近百年的国宝。   宝物回国后,湖南省博物馆举办了“合体”仪式,阔别近百年后,这件青铜器终于以完整的形态重现在世人面前,罍身高大雄伟,盖子雕花精致,两部分合为一体,成为博物馆里最受瞩目的展品之一,不少人慕名而来,只为亲眼目睹这件传奇国宝。   皿方罍不仅仅是一件精美的青铜器,更承载着中国近代文物流转、流失和回归的特殊命运,从农民误用,到古董商倒卖,再到军阀将领藏匿,最后辗转海外,再重返祖国,它的经历就像一部百年中国社会变迁史,每一次流转,背后都是国家动荡、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的交错。   它的盖子内壁有“皿”字铭文,罍身则刻有“皿作父己尊彝”六字,这些铭文为研究商周时期的社会、礼制和宗族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今天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都对这件器物推崇有加,它不仅展现了三千多年前中国青铜工艺的高超,更让人们看到一个民族对历史遗产的珍视和守护。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湖湘一万年|国宝皿方罍曾身首异处,流浪近百年  

0 阅读:0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