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19岁牺牲后,妻子守丧三年后改嫁,家人得到开国中将的照顾。 1948年5月25日午,隆化中学,一个桥形暗堡死死地卡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战友郅顺义后来回忆,当时总攻的号声已经吹响,部队像潮水一样涌上来,却被敌人的火舌死死压住。 怎么办? 六班长董存瑞站了出来。这个入伍才三年,却已经立了7次战功、浑身是胆的年轻人,抱着炸药包就冲了上去。可到了桥下他才发现,这地方根本没法放炸药包。千钧一发,他做出了那个震惊世界的选择——用自己的身体当支架。 “卧下!卧下!”这是他对战友最后的命令。 “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是他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呐喊。 一声巨响,天崩地裂。碉堡没了,路通了,董存瑞也永远定格在了19岁。 消息传回河北怀来县的老家,天,塌了。董存瑞的父母哭得死去活来,而同样心碎的,还有他年仅17岁的妻子,卢长岭。 这是一段包办婚姻,在那个年代再正常不过。两人聚少离多,没什么花前月下的浪漫,但那份夫妻的情义是真的。一个年轻姑娘,刚嫁人没多久,丈夫就没了,这打击有多大?搁现在,咱们很难想象。 卢长岭是个善良坚韧的姑娘。她没有回娘家,而是选择留在了董家,把公婆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她为董存瑞守了整整三年的丧。 说实话,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姑娘,在那个年代守寡,未来几乎是一片灰暗。董存瑞的母亲是个明理的老人,她看着儿媳妇一天天消沉下去,心疼得不行。儿子已经没了,不能再耽误一个好姑娘的一辈子。 于是,这位伟大的母亲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劝卢长岭改嫁。 这个场面,婆婆拉着儿媳妇的手,含着泪劝她:“孩子,你还年轻,未来的路还长,找个好人家,好好过日子吧。”这得是多大的善良和胸襟?英雄的母亲,同样是英雄。 最终,卢长岭听从了婆婆的劝说,改嫁给了一个同样是军人的同乡。她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过上了平静安稳的生活。这,或许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董存瑞的牺牲,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的家人,更有人时时刻刻惦记着。这个人,就是开国中将,孙毅将军。 孙毅将军,当时是冀热察军区的副司令员,也是董存瑞的老首长。这位将军脾气火爆,作战勇猛,人称“胡子将军”,但他对部下,尤其是对英雄的家人,却有着钢铁般的柔情。 董存瑞牺牲后,孙毅将军心里一直觉得有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专门找到董存瑞的父亲董全活,紧紧握着他的手说:“老人家,你为革命养育了一个好儿子,他是我的好部下,也是我的恩人。从今往后,我就是你的儿子!” 这不是一句客套话,而是一个持续了近四十年的承诺。 从那天起,孙毅将军真的把董存瑞的父母当成了自己的爹娘。他每个月都会从自己不多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钱寄给董家。不仅寄钱,吃的、穿的、用的,只要他能想到的,都给安排得妥妥当当。 有一次,将军去看望二老,发现他们住的房子有点破。二话不说,他立刻安排人给老人盖了五间崭新的大瓦房。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要出嫁,孙毅将军就像嫁女儿一样,亲自给她准备嫁妆,送她出门。董存瑞的弟弟工作没着落,也是将军帮忙安排,让他进了工厂当工人。 上世纪60年代,国家困难,大家日子都紧巴。将军自己家孩子多,生活也挺紧张,但他给董家的钱,一分都没少过。他跟自己孩子说:“咱们省吃俭用一点,也要让英雄的父母过得好一些。” 这份照顾,一直持续到1985年董存瑞的母亲去世。近40年的时间,孙毅将军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这不仅仅是个人情义,更体现了我们这支军队、这个国家,对英雄的最高敬意——你为国尽忠,我为你尽孝。 董存瑞用19岁的生命,为新中国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而他身后的战友、组织,则用几十年的时间,为他的家人撑起了一片安宁的天空。 这是一种传承,一种回响。你用生命守护我们,我们用余生守护你的家人。 如今,距离董存瑞牺牲已经过去了77年。在河北隆化,那座19米高的纪念碑,象征着他19载的青春年华,依然矗立。而他“为了新中国”的呐喊,也早已融入了我们这个国家的血脉。 他是一个伟大的战士,也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朴实的丈夫。也正因如此,他的牺牲才更显悲壮,而他身后那些温暖的故事,才更让我们动容。
1943年,戴笠都称“鬼难拿”的汉奸,八路军两次围捕都失手!汉奸巧用易妆术逃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