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成了中美关系里解不开的死结,中国如果不放开稀土出口,美国就能随时推翻任何之前签的协议,不断给中国找麻烦;可如果彻底开放稀土配额,美国拿到这些关键材料后,增强军备,再回头限制中国,局面也不会更好。 稀土成了中美关系里解不开的死结,这话真是说到了点子上,两边就像攥着对方的软肋,谁都没法轻易松手。 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压根没把稀土当回事,那些矿场开在加利福尼亚的荒漠里,挖出来的矿石要提纯还得处理放射性废料,环保审批能拖个好几年,算下来开采成本比国际市场价格还高。 当时中国的稀土开采正热,不仅矿脉多,还早早突破了串级萃取技术,能把稀土里的十七种元素拆解得干干净净,成本却只有美国的零头。美国干脆利落关掉了包括芒廷帕斯在内的所有矿场,手里的开采技术扔在一边,舒舒服服当起了中国稀土的“忠实客户”,这一依赖就是三十年。 中国就这么顺理成章成了全球稀土的“大管家”,现在握着全球三分之一的储量,撑起了60%的开采量,更要命的是90%的冶炼分离都得靠中国完成。 美国对中国的稀土依赖早就刻进了产业链骨子里,有数据说中国对美稀土出口占美国进口总量的78%,小到手机里的磁铁,大到F-35战斗机的制导系统,都离不开从中国运过去的镨钕氧化物。 那些听起来冷门的元素全是宝贝,钕铁硼磁铁是导弹精准打击的核心,镧能让夜视仪在黑夜里看清目标,铽更是声纳系统的“心脏”,美国军工每年要消耗2.3万吨锑,其中18%都用在武器制造上,这些材料几乎都绕不开中国供应链。 这就造成了如今的尴尬局面:中国要是收紧稀土出口配额,美国的军工生产线就得喊停,2025年7月那批3834吨运抵美国的氧化锑,就被西方军工当成了救命稻草,因为这个量超过了美国过去三年进口总和的27倍,刚好能顶得上一年的军用需求。 可要是彻底放开配额,美国拿着这些材料造更多先进武器,转头就用AI芯片禁令这类手段卡中国脖子,就像今年五月日内瓦谈判那样,前一秒还笑着说要降关税,后脚就把芯片出口的门给关上了,这种反复无常的操作,谁也不敢轻易相信。 美国不是没想过摆脱依赖,2017年就有公司重启了芒廷帕斯矿,也就是现在的MP Materials,折腾了八年好不容易把产能提到每年4万多吨,却发现自己挖出来的稀土精矿根本没法加工,80%的营收都得靠卖给中国精炼商赚钱。 2025年因为关税问题,这笔生意彻底停了,第一季度就净亏损2264万美元,最后只能求着美国国防部砸4亿美元入股救急,还拉上苹果签了5亿美元的磁铁采购协议,可这些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提纯技术捏在中国手里。 中国已经累计申请了4.3万项稀土专利,占全球67%,光分离提纯的专利就占85%,还把四大类提炼技术列进了禁止出口目录,美国就算挖再多矿石,也得面对“拿着金锄头却不会种地”的窘境,他们的环保成本是中国的十倍,能耗更是高了60%,想自建产业链简直是天方夜谭。 其实早有先例能看出稀土的杀伤力,2010年中国收紧对日稀土出口,配额从5万吨砍到3万吨,短短三年里镨钕价格就从每吨不到20万飙到170万,氧化镨钕更是涨了20倍,日本的电子和汽车产业差点停摆。 现在美国面临的情况更棘手,他们的芒廷帕斯矿就算开足马力,一年的产量也只够全球15%的需求,还得先运到中国提纯,这就像把自己的粮草交给别人保管。 2025年中国加强稀土管制后,美国急着抢运物资,可窗口期一过,再想拿到稳定供应就难了,那些喊着“稀土是美国发明的要夺回来”的口号,听起来更像自我安慰。 中国的产业链优势早就扎下了根,北方稀土一家的市值就有1700多亿,从采矿、分离到造磁铁形成了完整闭环,而美国直到2024年才在得州建第一个磁体工厂,至今还没实现量产。 更有意思的是,MP Materials一边拿美国政府的补贴,一边偷偷和沙特签协议想建海外供应链,可就算真建起来,没有中国的分离技术和专利授权,产出的也只是初级产品。 日内瓦谈判桌上的拉锯战不过是表象,美国想要稀土保军工,又想卡芯片压中国,中国则握着配额和技术两张牌,既不能让稀土变成美国的军备原料,又得防备对方撕破协议找麻烦。 这场博弈里没有真正的赢家,美国的矿场开了又停,企业亏了又补,中国则在资源保护和合理出口之间找平衡。 那些说要“夺回稀土主导权”的美国政客,大概没算过一笔账:就算他们现在从零开始建产业链,光是突破专利和环保关就得十年以上,而中国的技术还在往前跑。 就像今年那批运到美国的3834吨稀土,看着是解了燃眉之急,可用完之后呢?还得回到谈判桌前,盯着稀土这块硬骨头发愁,毕竟依赖了三十年的供应链,哪是说断就能断的。
韩国大量收购国内文娱产业,简直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近期,文旅行业外资动作频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