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自民党总裁竞选辩论上,高市早苗提出"政府主导经济、央行独立运作"的颠覆性主张,直接冲击日本战后形成的"政银共生"模式。她指出当前日本央行持有国债比例已达53%,若继续通过YCC政策压低利率,2026年国债利息支出将吞噬20%的年度预算。这种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切割的思路,实质是试图破解"安倍经济学"遗留的结构性矛盾。 高市早苗的政策转向引发市场剧烈震荡。9月25日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兑美元一度跌破148关口,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单日飙升15个基点至0.65%,创2024年3月解除负利率以来最大涨幅。华尔街机构测算显示,若其政策落地,日本银行业持有的1200万亿日元国债市值可能缩水18%,直接威胁金融系统稳定性。这种政策不确定性已导致日经指数单周蒸发2.3万亿日元市值。 从地缘政治视角观察,高市早苗的战略意图直指中美博弈格局。她主张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2%,并计划通过扩大对印度投资对冲美国关税压力,这与其在《经济安全保障战略》中提出的"去美元化"路径高度契合。但矛盾的是,她同时反对央行加息,这种既要维持宽松货币政策支撑军费,又想保持汇率稳定的悖论,可能加剧日本资产的系统性风险。 个人认为,高市早苗的政策构想存在根本性矛盾。她既想通过央行独立控制通胀,又不愿放弃政府主导的货币宽松,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思路难以持续。当前日本实际利率已处于-1.5%的历史低位,若强行推动YCC调整,可能引发企业债市大规模违约潮。更危险的是,其政策可能激化中美日在亚太的金融博弈,使日本沦为大国角力的牺牲品。
美方非常愤怒,认为中国在寻找美国市场的替代选择,还扩大了贸易顺差!彭博社报道称,
【23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