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用中欧班列卡中国脖子?哈萨克斯坦主动请缨:从我们这里过,运能翻一倍多。  

文史资鉴堂 2025-09-25 15:02:12

波兰用中欧班列卡中国脖子?哈萨克斯坦主动请缨:从我们这里过,运能翻一倍多。   最近亚欧大陆上的中欧班列有点动静,不少人念叨着波兰要靠枢纽位置给中国货"卡脖子"。这话倒是没啥官方实锤,但说实在的,物流通道太依赖单一线路确实不保险。   正好这时候哈萨克斯坦站出来了,副总理茹曼加林直接表态,从他们那儿走,运货能力能翻一倍还多,这话可不是空口白话。   先聊聊波兰这边。这几年中欧班列跑得越来越顺,波兰的马拉舍维奇枢纽成了重要的中转站,中国货大多在这儿分流到欧洲各地。但最近不少货主反映,波兰的查验环节变得比以前严,偶尔还会莫名耽误几天,大家都犯嘀咕是不是故意设卡。   不过目前也没见官方出啥新政策,更多是物流环节的效率问题。可就算这样,这种不确定性也让不少企业开始找备选路线——做生意嘛,最怕的就是供应链掉链子。   就在大伙儿犯愁的时候,哈萨克斯坦副总理茹曼加林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扔了个重磅消息:现在哈萨克斯坦已经超过俄罗斯,成了中国在这一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   这话有实打实的数据撑着,就说霍尔果斯口岸,2025年3月中欧班列数量早早突破2000列,比去年提前了18天就破了纪录,平均一天23列穿梭在戈壁里。   更实在的是他们搞的"宽轨15对运输组织方案",中哈两边一起办公,列车交接、换轨、查验全流程衔接上,单日最多能接发15对宽轨列车,创了历史新高。   茹曼加林说的运能翻倍,全靠基建实打实升级。哈萨克斯坦这几年一直舍得花钱搞口岸扩能,单说霍尔果斯口岸,靠数字化通关、信用交接这些改革,把中欧班列的放行时间压到了30分钟以内。   他们还在推进"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现在从中国东部沿海走这条线送货到欧洲,十来天就能到,比老路线快不少。更重要的是,这条线不经过俄罗斯,能避开不少地缘政治的风险,货主们自然愿意考虑。   哈萨克斯坦这么积极,其实也是为自己谋发展。以前哈萨克斯坦经济全靠卖石油撑着,油价一跌国内经济就跟着波动。现在跟中国深化合作,正好借着中欧班列的东风转转型。   从霍尔果斯口岸的数据就能看出来,经这儿出口的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这些"新三样",货值比去年涨了五成还多;进口的中亚农产品也丰富了中国市场。   两边还搞了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综合保税区这些平台,形成"前店后厂"的跨境产业链,不少新能源、高端制造企业都过来了,哈萨克斯坦的产业结构也慢慢从只靠资源转向多元发展。   现在中欧班列的路线格局悄悄在变。以前大伙儿觉得走北线经俄罗斯、波兰最省事,现在南线经哈萨克斯坦的路线越来越受欢迎。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2025年中欧班列突破30万标准箱,同比涨了9.5%,但霍尔果斯那边增长更快,累计开行了超4.4万列,货值覆盖53大类商品。   这种多路线的趋势其实是好事,就像下棋不能把所有棋子放一个格子里,物流通道也得有备份才踏实。但话说回来,也不能真说波兰就是在卡脖子,毕竟中欧班列还在正常走,而且能到波兰70多个城市或站点。   不过哈萨克斯坦主动递橄榄枝,确实给市场多了个选择,这背后是中国和中亚国家合作越来越深的大趋势。从茹曼加林的表态能看出来,哈萨克斯坦是真想抓住这个机会。   既帮中国解决物流通道的顾虑,也给自己找条转型的出路。这种互相搭台的合作,比那些"卡脖子"的说法实在多了。接下来就看这条新路线能不能一直给力了。   哈萨克斯坦已经把基础设施搭好了,运能也提上去了,下一步就是让更多货主愿意走这条线。随着"智慧海关"越建越好,以后跨境电商、绿色物流这些新业态说不定也会在这儿落地。   到时候中欧班列就不是单条线跑,而是织成一张覆盖亚欧大陆的物流网,哪个节点出点小问题,整个网都能照常转。这可能就是哈萨克斯坦这次主动请缨的最大意义。不是要取代谁,而是一起把蛋糕做大,让亚欧贸易跑得更稳、更顺。  

0 阅读:14

猜你喜欢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