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我要告诉全世界,俄罗斯有实力有能力应对所有威胁和挑战,如若

月鹿一鹿前进 2025-09-25 11:48:13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我要告诉全世界,俄罗斯有实力有能力应对所有威胁和挑战,如若不信,那就试试看” 普京近期的表态,一面说解决问题优先靠政治外交,另一面又甩出一句“试试看”式的狠话,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这究竟是一套深思熟虑的战略,还是一场押上国运的豪赌?要看懂这盘棋,得从他手里的牌、他讲的故事和他自己都绕不开的矛盾三个层面来拆解。 俄罗斯的威慑力,可不是单靠某个大杀器,而是一套组合拳。核武器是这套拳法的根基,是压箱底的底气。凭借全球规模最大的核武库,包括那四百多枚洲际弹道导弹,普京才敢在其他方面硬扛。 尤其是“萨尔马特”这种重型导弹,设计上就是要让北约现有的反导系统形同虚设,它能带上十个核弹头满世界跑,这才是真正的终极保障。 常规战场上,俄军打的则是一场“消耗战”。国防开支飙升到财政收入的四成,总兵力扩充到近239万人,整个国防工业都拧上了战时发条。 T-90M坦克的月产量从10辆暴增到50辆,同时还大量生产“天竺葵-2”这类便宜又好用的自杀式无人机。 这套逻辑很清晰:用庞大的体量和动员能力拖垮对手。前线士兵一个月26万卢布的薪水,远超国内白领,加上约15万美元的阵亡抚恤金,都是维持这台战争机器运转的润滑剂。 经济上,俄罗斯也没闲着。被制裁了,去年石油出口量反倒涨了5%,因为成功把市场转到了中国和印度。 在能源交易中,他们积极推行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就是为了绕开美元。加上自己是全球头号小麦出口国,粮食这张牌,关键时刻也能变成筹码。 普京的强硬姿态,背后有一套完整的“受害者-反击者”叙事。他反复强调,全球战略稳定持续恶化,根子在西方的“破坏性举措”,是对方想谋求“绝对压倒性优势”,把俄罗斯的安全空间挤压到极限。 北约持续东扩之举,尤其是将吸纳乌克兰纳入议程,此行径被明确界定为不可轻易触碰的红线,其背后潜藏的地缘政治风险与国际关系的微妙平衡,值得各方审慎考量。 普京的逻辑是,我的警告你们不听,军控体系也被你们搞垮了,那我只好用“军事技术手段”来回应了。 例如,美国拟定于2026年在德国部署远程武器,此等举动引发俄罗斯强烈反应。俄罗斯旋即取消了自身在中短程导弹部署方面的限制,以示强硬回击。 他也在努力证明自己不是孤家寡人。在联合国就谴责俄罗斯议题进行的投票中,局势发生转变。 与过往相比,此次选择支持谴责俄罗斯的国家数量有所减少,这一变化或反映出国际社会态度的微妙转向。 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之际,众多发展中国家秉持独立自主原则,审慎权衡利弊,拒绝卷入大国博弈的漩涡,明智地选择不站队,坚守自身发展之路与立场。 同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印度成了俄油的大买家,伊朗提供无人机技术,就连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也在其中扮演着复杂角色。 这套精妙的组合拳,极大程度上消解了西方孤立政策所妄图达成的效果,使其精心谋划的布局难以得逞,彰显出应对策略的卓然成效与强大力量。 然而,这套极限威慑战略本身就像一把双刃剑,藏着无法回避的内在矛盾。普京的核心策略是优先保障战争韧性,而非短期经济繁荣,他把这看作是捍卫国家安全的“必要成本”。 可代价是实实在在的。2024年上半年就有14.1万家公司破产,三分之二的公民背着债,超过40%的建筑企业停工。这种“韧性”正以牺牲民众福祉为代价。 更危险的是,追求安全的行为本身,正在催生更大的不安全。俄方一边说不希望加剧军备竞赛,一边却用创纪录的军费把“先锋”、“匕首”这类飞行速度达20马赫的高超音速武器投入实战。 这种行为,客观上正把局势推向它声称想避免的方向。 尽管俄方保留了谈判的可能性,声称只要“理智占上风”就能解决问题。但当军事手段成为实现所有目标的最终选项时,实际上也大大压缩了外交斡旋的空间,让冲突变得更难收场。 信息来源:普京:俄罗斯将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到期后再遵守一年—2025-09-22 20:54·新浪财经

0 阅读:17

猜你喜欢

月鹿一鹿前进

月鹿一鹿前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