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第二次提到了中国,他声称:“

月鹿一鹿前进 2025-09-25 11:48:12

2025年9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第二次提到了中国,他声称:“我很佩服中国,我给予中国很多赞誉”。“他们建造风力发电,但自己却很少使用”。“他们造好后把风力发电设备,卖给全球,但自己不用”。“你们知道他们(中国)用什么吗?煤,天然气,什么都用,就是不用风电。” 当一个国家的能源心脏开始换血,其内在的经济脉动、庞大的物理现实,以及外部世界的观感之间,往往会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 今年9月23日,在联合国大会的聚光灯下,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抛出的一番关于中国能源的言论,恰好成了一面棱镜,折射出这种张力到底有多么巨大。 这背后真正的故事,无关辩驳,而关乎一场由成本、规模与叙事共同交织的深刻变革。 说到底,钱,才是最诚实的指挥棒。推动中国能源天平倾斜的,首先是一场挡不住的经济海啸。 自2023年起,一个关键转折点已然来临:超95%的新建陆上风电与光伏项目,发电成本低于新建的燃煤或燃气电厂,展现出可再生能源在成本上的显著优势。 市场的选择是直接的。就在今年前五个月,244吉瓦的风光新增装机拔地而起。鉴于经济层面的可行性,《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里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20%左右这一目标,更似对现实状况的追认,而非强硬下达的指令,契合经济规律。 那么,中国“就是不用风电”的说法,在现实的尺度面前又如何呢? 就在今年第一季度,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悄然降临:中国的风电与光伏累计装机容量,首次超越了火电。 前者的数值为14.82亿千瓦,而后者则是14.51亿千瓦。二者虽数值相近,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不仅是数字的超越,更是能源权力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毋庸置疑,这些设备绝非徒具其表的摆设。它们蕴含着实用价值,在各自的领域定能发挥出不可小觑的作用,展现出应有的功效与意义。 在同一时期内,这类能源的供电总量达到 5364 亿千瓦时,在全国全社会用电总量中的占比为 22.5%。 与上一年度同期数据相比,该占比提升了 4.3 个百分点,这一变化清晰表明,它们在整个电力供应体系里的关键作用正不断增强,战略地位也愈发突出。 放眼全局,到今年3月底,可再生能源的总装机已经占据了全国总装机容量的57.3%。 在其引领之下,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正稳步攀升,如骏马奔腾般大步迈向四成大关,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与巨大潜力。数据不会撒谎,它描绘的是一场结构性的革命。 诚然,或许有人会提出,中国不过是将这些设备售予全球而已。但这般观点,实则未洞察其中深远意义与价值。 这种将“出口”和“内用”对立起来的看法,恰恰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环:庞大的国内市场,本身就是全球供应链的发动机。 中国不仅是清洁能源的巨量使用者,更是最大的应用试验场。预计到今年底,单单一个光伏发电量,就将占据全球总量的半壁江山。 土耳其正推进一项关键能源工程 —— 阿库尤核电站,按照规划,这座电站将于 2028 年实现全面运营。据测算,其年发电量有望达到 350 亿千瓦时,而这一产能规模,足以覆盖土耳其全国 10% 的电力消耗。 从能源供给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该国能源布局中分量极重的一环。而中国仅今年前五个月新增的风光装机,其发电能力就已远超于此,足以点亮像印度这样体量的国家。 这种内部的巨大实践,才使其有能力帮助他国建设光伏电站和电动汽车工厂,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参与者。 所以,当我们回头再看联合国舞台上的那种声音时,会发现数据现实与政治修辞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一边是依赖煤炭和天然气的陈旧叙事,另一边却是风光发电量持续增长、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的物理现实。这种错位,或许源于信息的不对称,或许是刻意的扭曲。 但无论如何,面对全球共同的能源挑战,理解并尊重基于数据的现实,才是有效对话的起点。中国的绿色能源转型,不管被如何解读,它的物理存在,将继续重塑着我们这个星球的未来。 信息来源:在联合国总部,特朗普抱怨了57分钟—2025-09-24 10:16·北京日报客户端

0 阅读:0
月鹿一鹿前进

月鹿一鹿前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