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诚意对待中国,用实力放倒美国!! 德国政客魏德尔:如果有人问我,中国对欧洲有没有威胁?从我的认知来看,你不去惹恼他,那就是没事。 德国选择党联合主席魏德尔一句“不惹恼中国就没事”,在欧洲政坛掀起不小波澜。 这句直白的判断,与其说是对中欧关系的定性,不如说是戳破了欧洲当下的尴尬处境,在能源、防务、经济等多个领域被美国牵制的同时,又离不开与中国的务实合作。 魏德尔的话能引发共鸣,恰恰是因为越来越多欧洲人意识到,过去那种“跟着美国反华”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 魏德尔的观点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踩在了欧洲的现实痛点上。就拿能源来说,2025年夏天欧洲多国遭遇极端高温,天然气需求激增,可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价格比俄罗斯高出近一倍。 法国干脆不再硬撑,单月花了好几亿欧元买俄气,还把部分俄气加价转卖给周边国家,既解决了自家能源缺口,又赚了一笔。 这种操作背后是无奈也是清醒:欧洲的能源命脉不能攥在美国手里,可要是同时把与俄罗斯、中国的合作通道堵死,无异于自断生路。 魏德尔在采访中特意提到中国从不主动挑事,其实是在提醒欧洲,别为了迎合美国,把能正常合作的伙伴推远。 防务领域的矛盾更突出。2025年7月,德国牵头搞“北约武器团购计划”,想让欧洲国家凑钱买美国的“爱国者”导弹,法国总统马克龙直接拒绝,理由很实在:欧洲人凑钱给美国军火商买单,太不划算。 法国自己和意大利合研的防空系统,不仅造价低不少,在乌克兰战场的实战效果还比美国的还好,能拦住绝大多数俄军导弹。 这事儿刚好印证了魏德尔的另一个观点:对美国得拼实力,没实力就只能被动跟着。 网友看得明白,“美国卖武器不光是赚钱,更是把欧洲的防务主动权攥在手里,法国敢说不,靠的就是自己有拿得出手的家伙。” 魏德尔的话能被广泛讨论,还和她所在政党的崛起分不开。2025年9月的民调显示,德国选择党支持率第一次冲到了榜首,比总理默茨领导的保守联盟还高一个百分点。 这背后是德国民众对现状的不满:跟着美国搞对俄制裁,结果自家工业用电价格飙升;想和中国做生意,又被美国逼着搞“脱钩断链”,不少车企因为缺中国的电池零件减产。 魏德尔在中国待过11年,还研究过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她对中国的认知比那些只靠报告了解中国的政客更接地气。 这种基于实际接触的观点,让不少渴望务实政策的德国民众觉得“说到了点子上”。 欧洲和中国的合作其实早就用行动证明了“诚意换共赢”的道理。 2025年春天,中国和意大利的企业就联手搞起了AI安全合作,中国的AI安全技术要进入欧洲市场,帮当地企业解决深度伪造等问题,欧洲企业则借助中国的平台进入中国市场。 这种合作不是谁求着谁,而是各自发挥优势,一起赚钱。要是像有些欧洲政客提议的那样,因为美国的压力就限制和中国的科技合作,最后吃亏的还是欧洲自己的企业。 魏德尔反复说别把中国和俄罗斯混为一谈,就是看到了中国在经济、科技领域的合作价值,硬要把中国当成对手,纯粹是战略误判。 当然,欧洲内部对魏德尔的观点也有争议。有些亲美派政客批评她“太天真”,觉得得罪美国会失去安全保障。可现实是,美国的安全承诺早就掺了水分。 2025年5月,乌克兰战场上3套美国“爱国者”系统被俄军摧毁,而法国提供的火炮却因为性能可靠成了乌军主力。 这让越来越多欧洲人明白,美国给的保护是要花钱买的,而且不一定管用,与其被动依赖,不如自己把实力搞上去。魏德尔的观点之所以有市场,就是因为它顺应了欧洲想“自己做主”的心态。 魏德尔的言论本质上是因为它触及了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核心问题:国与国之间该怎么相处。 对中国,尊重底线、真心合作就能互利共赢;对美国,放弃幻想、提升实力才能赢得尊重。这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却是欧洲在付出代价后才慢慢想明白的现实。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用诚意对待中国,用实力放倒美国!! 德国政客魏德尔:如果有人问我,中国对欧洲有没
波览历史
2025-09-24 10:46:03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