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位父亲送女儿上大学时,就和女儿在镜头前立下约定,生活费给的方式稍微有点特

爱吃瓜的夜夜 2025-09-10 20:41:02

湖北,一位父亲送女儿上大学时,就和女儿在镜头前立下约定,生活费给的方式稍微有点特别。他跟他女儿说好一个月给两千块,但不是一次性打过去,而是分成四次给,差不多是每个礼拜一次,每次五百。这样分开给,据说是怕孩子刚上大学,花钱没数,月初阔气月底吃土。 最有意思的是,这四笔钱里,最后一笔五百块还有个附加条件。倒也不是什么硬性要求,就是得每天跟家里发个消息。形式不限,可以是一张照片,比如学校食堂的饭菜,也可以是吐槽一下今天上了什么课,甚至发个表情包都算数。只要每天让家里知道个信儿,这事就算完成了。 我后来听人说,这个爸爸的真实想法,压根就不是为了管钱。他说闺女是第一次出远门,自己在家总归是有点不放心,心里老惦记着。搞这么个约定,其实就是想让女儿养成一个习惯,每天能主动跟家里说句话,不然他担心女儿一开学玩疯了,可能十天半个月都不会主动来个电话。 而且他还私下跟朋友讲,就算女儿哪天真给忙忘了,这钱也是照样会给的,要是钱不够花,随时说一声还能再补。所以这个“打卡”其实就是个形式,一个提醒,主要是提醒孩子,家里有人在关心她在那边过得怎么样,开不开心,算是一种家庭成员之间保持联系的默契。 据说他女儿也挺乐意接受的。开学后,每天都会在家庭群里分享点东西。有时候是拍一张学校里的流浪猫,有时候是抱怨一句高数课有点难,有时候晚上回宿舍晚了就发个“我到啦”的表情包。家里人看到了也就放心了,还能顺便接上话聊两句校园里的事。 这事后来被人发到网上,好多人都在评论区讲自己家爸妈是怎么给生活费的。有的是开学前就把一整个学期的钱都打过来,让孩子自己学着管钱,锻炼一下理财能力。也有那种按周给的,说是怕孩子自控力不行,一次给多了容易乱花。 还有人分享说,自己爸妈不关心钱怎么花,但是有别的要求,比如每个学期不能有挂科,或者拿了奖学金会有额外的奖励。看下来感觉,好像每家的沟通方式和信任模式都不太一样,这个湖北爸爸选的,算是一种比较温和而且互动性挺强的方式。 他这个做法,感觉核心不是在控制孩子的消费,更像是在“强行”制造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的日常联系。毕竟孩子上了大学,跟父母的共同话题可能会慢慢变少。每天这么互动一下,好像就是给彼此一个保持熟悉感的渠道,不至于因为距离远了就生分了。 听他女儿的朋友说,她自己也觉得没什么,反正现在大学生基本手机不离手,每天刷朋友圈的时候,顺手在家庭群里发个消息也不是什么麻烦事。她还开玩笑说,有时候真不知道跟爸妈聊啥,这样每天发点学校的日常,反而话匣子就打开了,感觉还挺自然的。 这种家人之间用自己的方式去维系感情,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0 阅读:48
爱吃瓜的夜夜

爱吃瓜的夜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