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德罗夫发声!周日,俄新社发表了对车臣领导人拉姆赞·卡德罗夫的采访。在采访中,这位车臣领导人表示,他一直对乌克兰战争结束的谈论“不怎么感冒”,只有当乌克兰“成为俄罗斯的一个地区或区时,才会有和平”。 要理解这声喊话的分量,得先搞清楚卡德罗夫是谁。这位47岁的车臣掌舵人,堪称普京身边最忠诚的"带刀护卫"。 他爹老卡德罗夫当年从反俄斗士转投普京麾下,2004年遇刺后,他子承父业成了车臣的"话事人" . 这些年车臣能从战火废墟变回如今的格罗兹尼高楼林立,靠的就是他铁腕治下的稳定。 更关键的是,俄乌开战后,卡德罗夫的车臣部队成了俄军的"先锋打手",从马里乌波尔到巴赫穆特,哪里打得最凶,哪里就有车臣士兵的身影。 有意思的是,就在一个月前,他还在社交媒体上秀健身视频辟谣健康传闻,视频里举着哑铃的样子比前线士兵还精神。当时就有人说,这哪是辟谣,分明是在宣告"我还能接着干"。 现在看来,那时候他可能就憋着这股劲呢。毕竟对卡德罗夫来说,战场上的存在感就是他政治生命的氧气,少了这口气可不行。 就在几天前,外长拉夫罗夫还在说"愿意进行任何形式的真诚谈判",甚至提议成立政治、人道、军事三个工作组推进对话。这边官方忙着递橄榄枝,那边卡德罗夫直接把桌子掀了,这反差就像在外交鸡尾酒会上,人家刚倒好酒,他直接扔了颗辣椒弹。 为什么偏在这时候放狠话?看看最近的战局就明白了。8月以来特朗普逼着俄乌坐下来谈,普京虽然没答应停火,但也没把话说死。 乌克兰西部刚挨了今年最大规模空袭,乌东的库皮扬斯克又被俄军围得水泄不通,可真要拿下这块硬骨头也没那么容易。 这种僵持阶段最容易出现和谈呼声,而卡德罗夫最见不得这个——车臣部队在前线伤亡不小,光是巴赫穆特一战就损失了好几个骨干指挥官,现在要谈和平,他手下兄弟们的血岂不是白流了? 更微妙的是政治账。卡德罗夫这些年在车臣说一不二,靠的就是普京的撑腰和"战争英雄"的人设。他需要不断用强硬表态证明自己是普京最可靠的"刀"。 就在采访前三天,普京刚警告说"谁敢派兵乌克兰就打谁",法国德国还在琢磨要不要派"保障部队"。这节骨眼上,卡德罗夫跳出来喊"吞并乌克兰",既是呼应普京的强硬,也是在向国内显示:车臣在为俄罗斯流最烈的血,就该有最硬的话。 不过这话听着提气,现实却骨感得很。俄军现在连包围库皮扬斯克都费劲,卡德罗夫嘴里的"把乌克兰变成地区",就像饿着肚子喊要吃满汉全席。 车臣那点兵力在整个战局里顶多算把锋利的匕首,真要吞下乌克兰这大块头,怕是不够塞牙缝的。但他偏要这么说,就像战场上的士兵明知难赢也要喊口号,既是给自己人打气,也是给对手放狠话。 这已经不是卡德罗夫第一次语出惊人了。从开战初喊着"三天拿下基辅",到后来骂俄军某些将领"指挥不力",他的嘴炮功夫和车臣部队的战斗力一样出名。 但这次不同,正值特朗普撮合和谈的敏感时期,他这番话等于给所有想谈和平的人泼了盆冰水。泽连斯基那边肯定气炸了,本来就对和谈半信半疑,现在直接被人指着鼻子说要亡国,估计又得在联合国大会上控诉一番。 更有意思的是莫斯科的反应。克里姆林宫到现在没表态,既没肯定也没否认。这种沉默本身就是态度——普京需要卡德罗夫这样的鹰派敲打对手,但又不能真按他说的去做,否则和谈的门就彻底关死了。 说到底,卡德罗夫的狠话更像场政治表演。他知道乌克兰不可能真成俄罗斯的地区,就像知道车臣部队不可能单独打赢这场战争。 但这话必须说,一来能稳住国内强硬派,二来能给普京递投名状,三来还能搅乱西方的和谈节奏。至于现实中能不能做到,那是另一回事。毕竟在政治舞台上,有时候喊得够响比做得够多更重要。 现在的局势就这么荒诞:特朗普忙着牵线搭桥说要"非常好的安全保障",普京这边炮照打、谈判也不拒,卡德罗夫跳出来喊"必须吞并",泽连斯基带着欧洲领导人在美国讨武器。 就像一群人围着一锅沸腾的汤,有人想灭火,有人想加柴,有人直接往锅里扔石头。而卡德罗夫,显然就是那个最擅长扔石头的人。 只是这石头扔得再狠,也改变不了战场的基本盘。俄军还在库皮扬斯克啃硬骨头,乌军还在等着美国那900亿美元的武器。卡德罗夫的狠话顶多让新闻热闹几天,真要让乌克兰改旗易帜,怕是比让法国人放弃假期还难。
卡德罗夫发声!周日,俄新社发表了对车臣领导人拉姆赞·卡德罗夫的采访。在采访中,这
天天纪闻
2025-09-09 17:54:55
0
阅读:739
phil
主人想低调,到处找台阶,奈何自己的狗吠得凶,又不能炖了,那狗提防得紧,并把小狗也托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