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胡塞武装报复开始,以色列拦截失败航站楼被炸,安全部队紧急出动,局势比预想的糟糕。 新华社消息,以色列安全部门当地时间9月7日发布消息称,胡塞武装开始对以色列实施报复行动,发射了一架无人机对以色列境内目标实施打击。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以色列防空系统虽然侦测到了目标,却未将其归类为“敌对目标”,导致拦截和预警系统全程静默。 这架无人机最终精准命中航站楼,现场视频显示,玻璃幕墙破碎,浓烟升腾,机场被迫关闭,多趟航班取消。 这并非胡塞武装首次突破以色列防御。今年5月,胡塞武装曾用高超音速导弹命中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当时以色列的“箭”式反导系统和美军部署的“萨德”系统均未能拦截。 此次无人机袭击再次暴露以色列防空体系的短板:一方面,胡塞武装通过改装商用无人机、采用氢燃料电池技术,大幅提升了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和隐身性能,使其能在低空长时间巡航,规避雷达探测; 另一方面,以色列的防空系统过度依赖技术参数,当无人机飞行轨迹不符合预设的“威胁模型”时,系统便自动降级为“观察状态”,错失拦截时机。 更让以色列颜面尽失的是,胡塞武装此次共出动8架无人机,除命中拉蒙机场外,还袭击了本-古里安国际机场、阿什凯隆军事设施等多个目标,其中三架成功突破拦截。 这种“蜂群战术”让以色列的防御系统疲于奔命,也印证了美国智库的警告:胡塞武装的无人机技术已从“骚扰级别”升级为“战略威胁”。 胡塞武装的报复行动绝非偶然。今年7月,以色列以“阻止伊朗武器运输”为由,对也门荷台达港、拉斯伊萨港等关键设施发动大规模空袭,导致当地电力中断、港口瘫痪,数百名平民被迫撤离。 作为回应,胡塞武装在7月至9月间多次发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以色列,仅9月3日至7日,就有至少12架无人机和5枚导弹飞向以色列境内目标。 这场冲突的核心,是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长期封锁和军事行动。胡塞武装始终将“支持巴勒斯坦”作为行动纲领,其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直言:“只要以色列不停止对加沙的侵略,我们就会让红海成为以色列船只的坟场”。 今年7月,胡塞武装更宣布升级海上封锁,誓言袭击所有与以色列合作的航运公司船只,无论国籍和航线。 这种“以红海为战场”的策略,既掐住了以色列的经济命脉,又将美国、欧洲等依赖红海航道的国家卷入漩涡。 面对胡塞武装的挑衅,美国陷入了尴尬境地。一方面,作为以色列的铁杆盟友,特朗普政府在3月曾对胡塞武装发动“压倒性致命武力”打击,试图“打通红海航道”。 但另一方面,美国又不愿直接卷入与伊朗的代理人战争——胡塞武装被普遍视为伊朗“抵抗轴心”的一环,其无人机和导弹技术被怀疑得到伊朗支持。 更棘手的是,胡塞武装的袭击正冲击全球供应链。红海承担着全球12%的海上贸易,若冲突持续升级,国际油价可能飙升,欧洲能源危机将雪上加霜。 然而,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已大幅收缩,“杜鲁门”号航母编队虽在红海游弋,却难以对胡塞武装的分散目标实施有效打击。这种“威慑不足,打击无力”的状态,让胡塞武装愈发有恃无恐。 以色列的焦虑,源于技术优势的逐渐丧失。过去十年,以色列凭借“铁穹”“箭”式反导系统等黑科技,构建了中东最严密的防空网络 但胡塞武装通过逆向工程和技术迭代,正在改写游戏规则:其“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达2150公里,可规避现有反导系统;氢燃料电池驱动的无人机能在1万英尺高空巡航,对以色列全境实施侦察和打击。 更让以色列头疼的是,胡塞武装的袭击成本极低。一枚改装无人机成本仅数万美元,而以色列拦截一枚导弹的成本高达数十万美元。 这种“成本不对称”战术,正在消耗以色列的国防资源。正如美国海军少将马克·米格斯所言:“胡塞武装只需要击中一次,而我们必须每次都成功”。 胡塞武装的无人机袭击,表面上是一场军事对抗,实则是一场技术、经济、地缘战略的综合博弈。 当以色列的 “铁穹” 不再坚固,当美国的航母威慑失效,当国际社会的谴责沦为空谈,这场中东困局的最终解,或许不在战场上,而在谈判桌下那些未被曝光的秘密交易里。 毕竟,在这个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的世界里,荒诞剧的下一幕,永远充满惊喜。
胡塞11名间谍落网!胡塞用“祖法尔”型导弹命中以色列的国际机场。这次美国和以色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