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国! 在距离印度仅70公里,环境恶劣的地方,全世界都认为无法居住,然而,我国花了20年,耗资千亿,成功建造了一座城市,现在,这里的人口已从不足500人增长到2.4万。 在青藏高原的“世界屋脊”上,有个叫狮泉河镇的地方,这地方有多狠?平均海拔4500米,冬天冷到零下30℃,风刮起来能把人吹跑,沙子卷着雪,一夜就能把门埋了。 更绝的是,它离印度实际控制线就70公里,全世界都觉得“这地方根本没法住人”,可中国偏不信邪,花了20年,砸了上千亿,硬是把一片荒漠变成了2.4万人的家。 为啥非要在这种“鬼地方”建城?说白了,是为了“看住门”,上世纪60年代,中印边境总闹摩擦,印度军队动不动就越过线挑衅,可那时候的阿里地区,除了几个哨所,几乎没人——印度人能随便溜达,就是因为边境大片地没人管。 1965年,国家拍板:在狮泉河建城!为啥选这儿?因为它卡着阿里通往印控克什米尔的“咽喉”,印度人想搞小动作,咱能第一时间发现;更关键的是,狮泉河是印度河的上游,水在咱手里,战略主动权就稳了。 建城头几年,那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风沙大到啥程度?早上起来,门被沙子堵死,得用铁锹挖半天才能出去;取暖靠砍红柳,结果越砍越冷——树没了,风更大;喝水更绝,狮泉河的水浑得像泥汤,得澄清半天才能喝;煤油是“奢侈品”,晚上舍不得点灯,只能摸黑干活。 转机出现在1989年,国家下了狠心:治沙!31.2万棵树苗被运到高原,一排排种在街道两边,刚开始,树苗死了一半,但建设者没放弃,继续种。 慢慢地,树活了,风沙小了;后来又引进温室大棚技术,高原上居然种出了青菜,甚至能养花!再后来,国家砸钱修路、通水通电、建学校医院,现在狮泉河人能在屋里种树,在高原吃上新鲜菜,这跨越,简直像穿越到了未来! 狮泉河镇的逆袭,远不止“活下来”,随着新藏公路等交通大动脉修通,这里成了西藏和新疆的“中转站”,货车、游客、商人天天往这儿跑。 旅游业火得不行,2023年,来这儿玩的游客比前几年翻了好几倍,带动了餐饮、住宿、纪念品生意;现代农业也搞起来了,温室里种草莓、西红柿,卖得比内地还贵;甚至边贸也开了口子,和印度的生意慢慢做起来,毕竟离得近嘛! 2021年,阿里地区的GDP是77.2亿,比20年前翻了5倍多,狮泉河镇这个“火车头”,带着整个区域跑起来了! 更让人感动的是,这座城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普通人的汗水,可能是扛着树苗爬山的牧民,可能是顶着风沙铺路的工人,也可能是守着边境的战士,不管是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狮泉河镇的存在证明:只要心齐,再难的事儿也能干成;只要不放弃,再苦的日子也能熬出头,这,就是中国人的“倔强”,也是我最骄傲的地方!
风向变了!多家印度媒体齐发声,中国城市的科技水平和治理能力,远非印度能比,印度要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