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全国瞩目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许世友从南京军区转赴广州军区任司令员。这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9-04 07:20:08

1973年,全国瞩目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许世友从南京军区转赴广州军区任司令员。这一调动看似常规,却因许世友临走前猛然一拍大腿说道:“坏了,有件要紧事还没办!”而显得颇不寻常。一句简短话语,引人浮想:究竟是何要事,竟令他如此心焦? 1973年冬天,北京一纸调令送到南京军区,许世友将军要南下去广州军区上任了。办公室里文件散了一地,警卫员正忙着收拾行李,许老总突然一拍大腿:“糟了,还有件要紧事没办!”旁边秘书吓了一跳,什么事能让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急得直拍大腿? 原来老爷子惦记的是南京长江大桥上那些哨兵。三天前寒夜巡查时,他看见守桥战士裹着单薄军装,在江风里冻得直哆嗦。许世友当场就把后勤部长骂得狗血淋头:“战士也是爹娘养的!冻坏了你替他们站岗?”说完甩下一句“三天内不解决,我撤你的职”,扭头就走。 现在临要走了,老爷子心里还揣着这事。车队本来都开上去机场的高速了,他猛地喊停车:“调头,去大桥!”警卫班长还想劝,许世友眼一瞪:“当官的不看兵,不如回家种红薯!” 南京长江大桥可不是普通桥。1969年通车时毛主席亲自点将,把守卫任务交给许世友。老爷子当年从全军挑出最硬的兵,组成守桥部队,放话:“桥在人在,桥亡人亡!”这些年他每周必上桥巡查,战士们都熟悉那个披军大衣的身影。 车队驶上引桥时,哨兵老远就认出了车牌。许世友不等车停稳就跳下来,直奔岗哨。伸手摸摸哨兵棉衣厚度,又掂了掂钢枪——很好,棉絮厚实,枪柄也裹了防冻套。老爷子绷着的脸终于松了,从兜里掏出包大前门,挨个给哨兵发烟:“暖和了就好,国家再穷不能穷当兵的!” 这场景让守桥团长想起去年的事。当时部队伙食差,战士啃凉馒头就咸菜。许世友突击检查食堂,掀开锅盖脸就黑了:“喂猪都比这强!”第二天全军区后勤开会,他拍着手枪放桌上:“下个月伙食标准不提20%,你们自己看着办!”结果不光守桥部队,整个南京军区伙食标准全上调了。 许世友带兵狠是出了名的,但狠里藏着厚道。他常說:“当官的把兵当兄弟,兵才把你当亲人。”这话不是空谈。1962年驻防苏北时,有个战士母亲病重没钱治,许世友听说后,当场把自己当月工资全塞过去。后来才知道,将军那个月全家啃了二十天窝头。 这些事战士们记在心里。此刻大桥上寒风卷着江雾,哨兵们却觉得心里热乎。许世友把最后一个战士的领扣系好,突然集合全体守桥官兵:“我老许要走了,但这座桥永远在心里。你们守的不是钢铁水泥,是新中国脊梁!” 人群里有抽鼻子声。突然有个老兵喊:“许司令放心!我们在桥在!”紧接着整个大桥响起震天吼声:“人在桥在!”许世友眼圈红了,转身钻进吉普车再没回头。据后来警卫员回忆,将军路上一直望着后视镜里渐渐消失的大桥,嘴里喃喃:“都是好兵啊...” 这事过去半个世纪了,如今守桥部队还流传着许司令的故事。新兵下连第一课就是学习许世友的“爱兵三原则”:吃饱穿暖是基础,真心尊重是关键,生死与共是根本。去年大桥改建时,施工队还在原岗哨底下挖出个铁盒,里面装着1973年的哨兵值班表,背面密密麻麻签满名字——正是许世友视察那天当班的所有战士。 说来也奇,现在每逢寒潮来袭,老班长们总爱念叨:“要是许司令在,准得挨个检查暖气片!”这种带点疼爱的埋怨,或许就是对一位铁血将军最好的怀念。 【消息源自:《许世友与南京长江大桥守桥部队的故事》2018-11-05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 阅读:298

猜你喜欢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