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7岁的钱学森突然低声跟儿子说:“咱家能不能弄台电视?要是太贵的话,

历史不陌生 2025-09-03 12:21:22

2008年,97岁的钱学森突然低声跟儿子说:“咱家能不能弄台电视?要是太贵的话,就算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如果太贵就不弄了…… 在国人心中,钱学森是共和国脊梁”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但在家里,他就是个节俭到近乎固执的老人。 回国后,他常年穿着旧工装,甚至打着补丁的中山装。 你要是在人群里看见他,绝对想不到这位看起来平凡的老人,竟然是能和爱因斯坦谈笑风生的科学泰斗。 其实,他家里条件并不差,可他从来舍不得给自己添置新东西,一生都过得简简单单。 直到晚年,他的耳朵越来越背,很多新闻听不清楚了,才会冒出想看电视的念头。 对于常人来说,电视机早已是家家必备的电器,可在钱老眼里,那是奢侈品,是需要斟酌价格的东西。 他的担心,不是电视好不好,而是“会不会太贵,儿子会不会为难”。 那一刻,他的伟大与普通叠加在一起,让人无比心酸。 儿子钱永刚听完,什么也没说,立马去买了一台。 电视机摆在家里,钱老第一次看见屏幕上出现的祖国新面貌时,眼睛发亮。 他看到航天员升空,看到奥运会盛况,看到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心里满是骄傲。 有人说,那是他晚年最大的安慰,终于亲眼见证了自己几十年心血播下的种子,如何开花结果。 钱学森的人生,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奋斗,更是和家庭紧紧相连。 他的妻子蒋英,出身显赫,却心甘情愿在幕后照顾一家人。 她放下舞台,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让钱学森全身心扑在科研上。 若没有这样的伴侣支持,也就不会有后来一个个举世震惊的成就。 家庭的坚守,才是他能够无后顾之忧报效祖国的底气。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儿子钱永刚同样走上了科研道路,投身装备建设。 父亲的节俭、母亲的坚韧,在他身上都能看到影子。 即便父亲去世多年,他依旧在采访中提到那件小事。 97岁的钱老第一次想看电视,这不只是个家庭小故事,而是一段能让人读懂大师内心的注脚。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去世,举国同悲。 他的灵柩上覆盖着党旗,三军仪仗队庄严护送,送别这位托举共和国腾飞的巨人。 人们记住了他“科学家的光环”,但在家人心里,他依旧是那个心思细腻、舍不得花钱、晚年才第一次看电视的父亲。 有人说,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不是高楼大厦,也不是金银满库,而是拥有像钱学森这样的人。 钱老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享受奢华,而是把心血投入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事业里。 他的伟大,不在于掌声与荣耀,而在于他活得质朴,信念却无比坚定。 传承钱老的精神,不是去学他节衣缩食,而是学他那份无私的心,把个人得失放在一边,把民族和未来放在心上。 钱老的精神提醒我们,一个国家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不是偶然,而是无数像他这样的科学家撑起来的。 要买电视机那一幕,不只是晚年的小插曲,而是一种象征。 老辈奋斗了一辈子,最后想亲眼看看祖国走向繁荣的样子。 这份朴素的愿望,足以让所有人肃然起敬。 我们能做的,就是别忘记,别忘记那些为国家默默奉献的身影,更别忘记把这种精神传下去。 真正的传承,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落实在行动里。

0 阅读:75
历史不陌生

历史不陌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