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无人机对乌克兰军工综合体、后勤和能源设施发动大规模夜袭后,帕夫洛格勒化工厂燃放了真正的“烟花”,网上流传的视频让人心惊肉跳:巨大的闪光过后,碎片四处飞溅,随后燃起熊熊大火。 这次袭击使用的是俄罗斯的“天竺葵-2”无人机,这玩意有个外号叫“会飞的摩托车”,因为它用的是普通摩托车发动机,飞起来嗡嗡响,声音跟拖拉机似的,别看它造价便宜,却能携带大量炸药飞行上千公里,精准打击目标。 化工厂一炸就停不下来是有原因的,这里储存了大量化学品,就像鞭炮铺子被点着了,一个炸了带响一片。 专家说,视频里那种巨大的火球,很可能是化肥原料硝酸铵被引燃了,这玩意威力巨大,2020年贝鲁特港口爆炸就是这种材料引起的,当时把半个城市都毁了。 俄军这波袭击专门盯着乌克兰的工厂和电厂打,其实大有文章,这家化工厂不只是生产民用产品,还为军队制造火药和导弹燃料,打掉这里,就能卡住前线的弹药供应。 同时,电厂也是重点目标,去年冬天俄军就猛攻乌克兰电网,好不容易修好了,现在又来了,这样既能打击军工生产,又能让老百姓日子不好过,可谓一箭双雕。 时机选得也很巧妙,乌克兰刚拿到F-16战机准备反攻,俄罗斯这就来个下马威,意思很明白:就算你有新武器,我照样能打到你后方。 帕夫洛格勒这家工厂可不是头一回挨炸,苏联时期这里就是军工重地,2014年俄乌冲突升级后就经常被瞄准,但这次打得特别狠,直接引发了连环爆炸。 这种打法其实历史悠久,二战时盟军就猛轰德国的工厂,科索沃战争时北约也炸过贝尔格莱德的工业区,现在用无人机来干这活,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工厂爆炸遭殃的还是老百姓,化学品泄漏会污染空气和水源,周边居民的健康受到威胁,虽然官方还没公布伤亡数字,但这种爆炸很难不伤及无辜。 国际战争法在这方面其实有规定:可以打军事目标,但要尽量避免平民伤亡,可化工厂这种既是民用又为军方干活的地方,到底该不该打,就成了扯皮的事。 无人机正在改变现代战争的规则,这些廉价却高效的装备价格还不到一辆豪车,却能精准打击目标造成严重破坏,让战场不再局限于前线——任何工厂或设施都可能成为突然袭击的目标。 爆炸画面在袭击发生后几分钟内就会传遍网络,这些实时影像既是战况报道,也成为了影响公众心理的武器。 乌克兰军方说他们拦截了一些无人机,但这玩意飞得低又难探测,防不胜防,每天都有无人机在乌克兰上空飞,不知道下一个倒霉的会是谁。 看着网上的爆炸视频,最让人心惊的是居然有人觉得这像“放烟花”,战争通过手机屏幕变得那么不真实,就像在看电影特效,但这可是真真切切的毁灭啊! 无人机让打仗变成了“遥控游戏”,操作员在几千公里外按个按钮,就能造成这么大破坏,这样打仗太容易了,容易到让人害怕,以后是不是谁都能用无人机来搞袭击?想想就头皮发麻。 化工厂该不该炸也是个难题,你说它是军事目标吧,它也生产民用产品;你说它是民用设施吧,它又确实给军队供货,国际法在这事上也是模棱两可,最后吃亏的还是乌克兰人。
红军城隐藏的乌军部队,已经全部暴露出来了!俄军高层下令收网,苏梅州俄军太平洋舰队
【4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