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金正恩将出席9.3阅兵式 28日,中方宣布,将有26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9.3阅兵式。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普京和金正恩两名国家元首确定要到中国出席活动。 信源:中国青年报——哪些外国领导人出席九三阅兵?外交部:会适时发布消息 即将于九月三日在北京上演的盛大阅兵,早已不只是一场庆典那么简单。它更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全球的目光,每个国家的反应都成了一面镜子,映照出国际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毕竟十年前的2015年,就有31位国家元首亲临现场,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分量越来越重,人们普遍觉得今年的场面只会更大。 最近那场动员了四万多人的大规模演练,已经把官方的重视程度拉满了。这场盛会的焦点人物,无疑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克里姆林宫那边甚至直接给普京这趟行程戴上了“世纪之行”的高帽,显然,这绝非一次简单的仪式性访问,而是标志着中俄关系正在向着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大步迈进。 不仅如此,白俄罗斯的卢卡申科、塞尔维亚的武契奇,甚至斯洛伐克的菲佐这些欧洲领导人都会出席。这说明中俄的合作框架已经开始在欧洲收获实实在在的支持,特别是那些和俄罗斯关系本就密切的国家,他们的到场无疑是在为中俄关系加码。 而此时东南亚国家的态度相当务实,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到越南,再到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大家纷纷表示愿意融入中国主导的区域合作框架里来。说白了,就是希望通过参与这类活动,抓紧经济合作的机会,共同维护地区稳定。中国的区域影响力,肉眼可见地在扩大。 更有看头的,就是金正恩的动向了。最近他又是去平壤的中朝友谊塔献花圈,又是强调“永志不忘中国志愿军的功勋”,这些充满感情的举动,被外界看作是在为访问铺路,重新激活两国间的“血盟关系”。普京这位与他关系不错的老朋友也在北京,而韩国总统李在明却不来,这简直是为他创造了绝佳时机,能够重启因疫情中断的高层交往。 那些选择缺席的人,比如刚刚坐上总统宝座的韩国总统李在明,现在估计正“有点不知所措”。他面临的局面太棘手了,一边是至关重要的美韩安全同盟,这是处理朝鲜问题的基石;另一边,又是尹锡悦政府时期因萨德等问题闹得有点僵的中韩关系还要等着修复。 这种两难境地,让韩国政府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和2015年朴槿惠亲自出席不同,李在明这次大概率是来不了了。这背后反映的是韩国外交策略的调整。他们想出的折中办法是,派一个总统特使团过来,亲手递上李在明的亲笔信。这既是表达善意,也是一种风险管理,希望在不惹恼美国的前提下,稳住和中国的关系。 至于美国总统特朗普,他的缺席更是不用多说,官方的说法是他那天日程冲突,要会见波兰总统。但在中美贸易摩擦和各种外交博弈的背景下,谁都明白这不过是外交辞令。这背后藏着更深的战略考量,那就是一场关于历史叙事的话语权之争。 近年来,美国一直试图在全球范围内重塑历史,特别是想淡化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这次阅兵的主题就是纪念二战胜利,普京作为俄罗斯的代表就坐在那儿。如果特朗普也来了,客观上就等于为中国主导、而美国反对的历史叙事站台背书。所以,他选择不来,实际上就是用行动表明态度:不认同你的这套说法。 当然,阅兵前后,关于中美俄三方峰会的猜测也从没停过。虽然中方曾发出邀请,但俄罗斯的回应却相当保守。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7月19日表示对三方会晤计划“一无所知”,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这种“以退为进”的姿态,其实是在保留外交弹性的同时,向美国释放“我们不急于妥协”的信号。 如今三方坐到一起,诉求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特朗普想搞“交易式外交”,拿俄乌停火当筹码,换取中国在贸易上的让步。而俄罗斯的底线是“不设前提和谈”,并要求美国先解除制裁。这种结构性矛盾下,真开会也大概率是无功而返。即便有些短暂互动,也只会停留在“呼吁停火”之类的原则性声明上。 所以这场九月三日的盛会就像一幕大戏,每个国家的出席或缺席,都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基于自身对全球秩序的判断和未来战略的选择。台上的精彩固然重要,但台下那些看不见的博弈,以及那道难以跨越的利益鸿沟,才是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
[月亮]金正恩将出席9.3阅兵式28日,中方宣布,将有26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
冰枫看历史
2025-08-28 17:44:50
0
阅读:67